词条 | 拟精神药物 |
释义 | Psychotomimetic drug 又称致幻剂(hallucinogen),是一类可产生情绪和感知觉障碍的药物。其化学结构差异很大,常见的有麦角酸乙胺(简称 LSD)、二甲基色胺(简称DMT)、2,5一二甲氧-4-甲基苯丙胺(简称DOM或STP)、南美仙人掌毒等。麦角酸二乙胺(LSD)对精神的作用初时被认为是一种模拟的精神分裂症,现在认为苯丙胺精神病更加近似精神分裂症。 例如,致幻剂主要引起视觉范围的知觉改变,但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多为幻听。致幻剂很少直接产生幻觉,往往出现知觉的歪曲。在LSD精神病作为精神分裂症模型的兴趣消失后,对这些物质发生一种新的兴趣术致幻手段来研究与大脑的知觉和自我意精关的神经传递过程。LSD在脑内直接作用于5HT神经元,使其放电减弱或停止。脑部受LSD影响最明显的细胞是缝际核。其他致幻剂对缝际核细胞也有这种作用。致幻剂对缝际核细胞的特殊作用表明5-HT神经元与致幻剂的作用有关。 不同致幻剂的效应和作用时间可以不同。它们大多数是口服的,但二甲基色胺(DMT)口服无效,往往需注射或吸入。LSD的作用时间约8小时,南美仙人掌毒的作用时间较长。DMT的作用时间最短,仅约1小时。某些甲氧基苯丙胺药物如2,5-H甲氧基一4一甲基苯丙胺的代谢较慢,有效剂量较小,作用时间较久,可达24小时。 拟精神病药物是能够引起精神活动和行为障碍,产生类似精神病状态的药物。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一系列拟精神病药物,微量可引起精神异常,但不 同于其他药物中毒时一的精神改变,无显著意识障碍和记忆缺损;而是出现感知障碍,如幻想性错觉、丰富的幻视,并富于情感色彩,有些类似精神分裂症,但缺乏其核心症状。致幻剂, 如麦角酸二乙酞胺(LSD)、南美仙人掌毒碱(mescaline)、大麻(marihuana) 等是拟精神病药物的代表。利用拟精神病药物可以人工制造精神病的实验模型,对研究精神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帮助。有些拟精神病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神经递质相似,或本身就是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因而它们很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代谢而产生效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