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凤祥
释义

简介 陈凤祥 男 1967.12.19出生 湖北省应城市人 研究员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油料室主任教育背景: 1984~1988年,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

1994~1997年,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获农学硕士。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

参加社会学术团体:

中国农学会会员

中国作物学会会员

中国遗传学会会员

中国农业生物工程学会会员

工作经历:

1986.6~1987.10,在华中农业大学进行“棉花花粉的人工萌发及其在棉花远缘离体受精上的应用”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

1988.7月起至今,在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作。1989.10.1任研究实习员,1993.12.16任助理研究员, 1998.12.14任副研究员,2004.01任研究员,1996.8.1任油料室副主任,1999.10.1任油料室主任。

1991.1~1995.12,参加安徽省“八五”攻关课题:“高产、抗(耐)病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选育”和农业部重点课题:“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1992.1~1993.12,主持院青年基金课题:“环境因子对146A育性转化效应的研究”。

1996.1~2000.12,为安徽省“九五”重点攻关课题:“甘蓝型‘双高’、‘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选育”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为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油菜优质育种亲本材料创新”主持人之一。

1996.1~1998.12,主持院青年基金课题:“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研究”,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白菜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育性转换规律及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1997.8~2000.12参加欧盟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应用生物技术从事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1999.1~2001.12为安徽省“九五”重点攻关追加项目:“优质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良种产业化技术研究”第二主持人。

2001.1~2003.12为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隐性核不育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组合)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第二主持人。

2002.6~2004.6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三系亲本原种繁殖设施建设及品种示范和推广”第二主持人。

2002.10~2005.12为国家863重大专项:“优质高效杂交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研究与杂交种选育”子课题主持人。

2004.1~2005.12为安徽省“十五”二期重大科技项目:“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示范及深加工”第二主持人。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994年10月26-28日,参加中英“芸苔属植物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武汉)

1998年8月10-1日,参加“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中国北京)

1999年9月26-29日,参加“第十届国际油菜大会”(澳大利亚堪培拉)

2000年11月19-23日,参加“第二届亚太植物组织掊养与农业分子生物技术大会”(新加坡)

2003年7月5-10日,参加“第十一届国际油菜大会”(丹麦哥本哈根)

国际学术活动:

1997年7月1日-8月4日,受英国皇家学会资助赴英国 (Rothamsted, JIC, PBI, and NIAB) 学术访问

1997年9月1-5日,参加欧盟(INCO-DC)国际合作项目计划会议(中国合肥)

1999年9月17-25日,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术访问,参加欧盟国际合作项目年会(堪培拉)

2000年7月4日-2001 年11月1日,赴新加坡分子农业生物学院合作研究油菜的分子指纹以及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分子标记

2003年7月1-20日,赴德国、丹麦、法国学术访问。

工作成就:

发现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种资材料5份,对其中9012A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细胞核雄性不育“隐性上位互作遗传假说”,并进行了系统验证。针对此类核不育创建了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控制授粉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利用该不育系统育成皖油14、皖油18、皖油19(皖核杂4号)、皖油22(皖核杂5号)、皖油23(皖核杂6号)等系列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截止2003年夏收已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与育成甘蓝型单、双低品种3个。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院科技推广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发表文献:

1.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发现、研究与利用. 《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205~208

2.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候树敏,吴新杰,费维新. 甘蓝型双低黄籽油菜核不育材料7024A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209~214

3. Chen Fengxiang, B. Hu, Q. Li, X. Wu,S. Hou and F. Wei, 2003, Genetic Studies on GMS in Brassica napus L. II. Classification and Name of Sterile Gene,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1 (BP7.3) :306~308

4. Baocheng Hu, F. Chen, Q. Li, S. Hou, X. Wu and W. Fei. 2003, Performances of the recessive genetic male sterile hybrid Brassica napus varieties(Lines) and thei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Proceedings of 11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1 (BP7.4):309

5.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李成,陈维生.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25(1):63-65,68

6. 吴新杰,李强生,陈凤祥,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胡宝成. 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25(1):86-88

7.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8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4):535-537,

8. 费维新,李强生,吴新杰,侯树敏,陈凤祥,王文相,胡宝成.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3):47-49

9. 费维新,胡宝成,李强生,陈凤祥,侯树敏,吴新杰,王文相.油菜抗耐菌核病的人工接种鉴定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2,30(3):331-332,341

10. 李强生,胡宝成,HA McCartney,陈凤祥,费维新,侯树敏,吴新杰,A Heran.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安徽农业科学,2001,29(1):72-73,75

11. 李强生, HA McCartney,A Heran,胡宝成,陈凤祥,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 油菜菌核病病原菌侵染条件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0,28(3):314-315

12. 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精确分析测定方法,第四届中国油料学大会论文摘要,2000:145-146(第6作者)

13. Li Qingsheng, HA McCartney, Hu B, F Chen, A Heran, Hou S, Wu X, Fei W.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assessing variety resistance of oilseed rape to Sclerotinia stem rot, 2000,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tech Press, Beijing :230

14. Fengxiang Chen, Hu B, Li Q, Wu X, Hou S, Fei W. 1999, Study on epistiatically controlled recessive male sterility and its use in heterosis breeding in Brassica napus L. Proceeding of 10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15. Baocheng Hu, F Chen, Q Li, X Wu, S Hou, W Fei and X Wang. 1999, Effect of cultural control on rapeseed stem rot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Brassica napus. Proceeding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16. 侯树敏,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吴新杰,费维新.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和三交种的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 308-309,317

17. 陈凤祥,胡宝成等.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I.隐性核不育系9012A的遗传.作物学报.1998,24(4): 431~438

18.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候树敏,吴新杰,费维新.甘蓝型双低黄籽油菜核不育材料Y420A的发现与研究.遗传.1998,20(增刊):63~65

19. 陈凤祥,胡宝成等.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9012A与6AB和S45AB的遗传对比.安徽农业科学.1998, 26(3):192~194;《中国油料作物科学技术进展——96’油料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12~215

20. 陈凤祥,胡宝成等.1998, Genetic studies on GMS line 9012A in Brassica napus L. (abstracts), 1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Genetics, 1998:149

21. 李成,杨选之,马道卓,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安徽省几个杂交油菜新组合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 106~108, 132

22. 陈凤祥,周立人,李展.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保持方法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 24(1): 45~49

23. 陈凤祥,胡宝成,李成,李强生.白菜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向甘蓝型油菜转移过程中缺绿症和不育性的恢复.安徽农业科学.1996, 24(1): 133~136

24. 陈凤祥,胡宝成,李成,李强生.白菜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向甘蓝型油菜转移过程中缺绿症和不育性恢复的初步研究.《中国油料作物科学技术进展——96’油料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16~219

25. 陈凤祥,胡宝成等.甘蓝型油菜隐性核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系选育成功.中国农业科学.1995, 28(5): 94~95

26. 陈凤祥,胡宝成等.Genetic study on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B. napus L. J. Huazhong Agri. Univ., 1994, Sup. Sum. 17: 21

27. 陈凤祥,胡宝成等.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9012A的发现与初步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 19(增刊) : 57~61;《安徽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185~187

28. 陈凤祥,胡宝成,张曼琳.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分级标准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3, 21(3): 250~253

29. 胡宝成,陈凤祥等.1998, Utilization of ecotypic male sterile (EMS) line in Brassica campestris L., 25th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Congress.

30. 胡宝成,陈凤祥等.Discovery and Inheritance of Multiple CMS and its Potentiality of Breeding in B.campestris L.(abstracts), 1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Genetics, 1998:149

31. 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Sterility and vari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transfer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from Brassica napus into Brassica chinen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ambridge, 1997, (128): 229~301

32. 胡宝成,陈凤祥,陈维生,李成,李强生,岑永杰.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衰退和杂种优势利用方式的研究.中国油料,1996,18(4):6~9

33. 胡宝成,陈凤祥等.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和单交种的优势比较.中国油料.1996, 18(3) : 4~6

34. 胡宝成,陈凤祥等.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菌核病的抗(耐)病性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 15(2) : 127~132;《安徽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188~189

35. 胡宝成,陈凤祥,李成,李强生,陈维生,岑永杰.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衰退和杂种优势利用方式的探讨.《中国油料作物科学技术进展——96’油料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28~232

36. 胡宝成,陈凤祥,李成,李强生,陈维生.油菜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国油料作物科学技术进展——96’油料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195~198;《安徽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183~184

37. 胡宝成,陈凤祥等.Stem rot (Sclerotina sclerotiorum) tolerance and disease avoidance in CMS lines of B. napus. 9th Inter. Rapeseeds congress, 1995, 4: 1211~1213

38. 胡宝成,陈凤祥等.甘蓝型玻里马不育胞质向南方白菜型油菜转育及育性变化.中国油料.1995, 17(1) : 1~4

39. 胡宝成,陈凤祥等.白菜型油菜多雌蕊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及其育种潜势.中国农业科学.1994, 27(3) : 90~91

40. 胡宝成,陈凤祥等.甘蓝型油菜柱头先突型雄性不育系的形态避病性.作物品种资源.1994, (4) : 7~8, 15

41. 胡宝成,陈凤祥等.氯化钠溶液克服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4, 22(1) : 61~63

42. 胡宝成,陈凤祥等.Fertility during transfering polima CMS from Brassica napus into Brassica chinensis. J. Huazhong Agri. Univ.,1994, Sup sum 17:44

43. 胡宝成,陈凤祥等.白菜型油菜多雌蕊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和初步研究.《第三届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205~209

44. 胡宝成,陈凤祥等.白菜型油菜多雌蕊雄性不育材料的遗传表现及育种潜势.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3, 20(增刊) : 83~86

45. 胡宝成,陈凤祥等.环境条件对白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3, 20(4) : 303~308

46. 胡宝成,陈凤祥等.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杂种优势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增刊):62~65

47. 胡宝成,陈凤祥等.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广丰A的发现和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3, 21(4) : 337~339

48. 刘承智,陈凤祥,马朝芝,姚方印.棉花花粉的人工萌发及其在远缘离体受精上的利用.植物学报,1991, 33(7) :523~528

49. 郭高, 孙永玲, 李强生, 陈凤祥等.连作油菜田土壤营养条件的初步分析.安徽农业科学.1992, (2) :

50. 胡宝成, 王毅, 赵仁渠, 赵成松, 陈凤祥等.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和育性观察.安徽农业科学.1992, (1) : 45-48

51. 胡宝成, 王毅, 赵仁渠, 陈凤祥等.花期去叶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1991, 19(3): 235-238

52. 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课题组.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698-141选育报告.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19(1): 40-42

53. 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课题组. 甘蓝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种皖油5号综合选育报告.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19(1): 43-45

54. 安徽油菜(著作),1999,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150-262(参加编写)

55. 陈凤祥.灾后油菜生产的对策与建议.安徽农业,1998,(10):3

56. 陈凤祥.灾后油菜生产的对策.安徽科技报,1998/10/13:第2版

57.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等.杂交油菜新组合“C022”简介.安徽农业,1998,(6):1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