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泥砖屋 |
释义 | 泥砖屋从唐朝至今,其制式经历了千年历史。在岭南地区,百越人告别了干栏式巢居,就是以这种建筑为主。宋朝周去非<<岭外代答>>屋室中说:垒土墼为墙而架宇其上,全不施柱。不施栈板,唯敷瓦于椽间,四壁不加涂泥。正是两广地区的特有建筑泥砖屋。 泥砖屋泥砖的制作方法:田泥掺沙约三分之一,加稻草碎,加水拌成糊泥,然后用规格的木模压印成块,晾干之后甚为坚固,便可垒砌成屋墙。使用它一百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当住户发现泥砖有松腐现象时,将它拆下,成了十分珍贵的土杂肥。所以农家喜用泥砖屋。 泥砖屋的墙脚有的以卵石砌成,有的以青砖砌成,其作用是防水浸淹。这种屋只建一层,高约4米,很少有超过两层的,怕建得太高不稳固。这些房屋用田泥制成的长方形砖垒叠而成,十分简朴大方。有的泥砖屋至今仍保持完好。泥砖屋直接在墙上架梁,梁上直接竖钉椽(格子),用烧制的小青瓦片,阴阳覆盖,上面压几块山石或砖条。 泥砖屋的格局制式:有“上五下五”、“上三下三”两进包厢中天井结抅,也有多进包厢中天井结抅,这多是大房大族人家。(富家大室用青砖熟瓦砌成,形式各异在这里不提。)泥砖屋大门屋角一般用青砖砌成,称为坚角。泥砖屋平排数间成巷,数巷成村寨。这种较原始的建筑,今在丘陵地带和山区,还有普遍采用。它造价低,山区没水灾的地方多建泥砖屋。 泥砖屋建筑优点是冬暖夏凉,吸潮快,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建造工艺简单,缺点是洪水过后,泥砖屋被淹过而容易倒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