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能乐面具 |
释义 | 许多没有直接接触过能乐的海内外人士首先通过著名的面具了解能乐,这些面具在博物馆和特别的展览会上可以见到。能乐的面具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例如青年女子、老人和恶魔;用于同一个角色的面具也还有不同等级,这影响到角色和戏剧将如何表演。欢乐和悲伤可以通过同一个面具来表现,而仅仅需要稍稍调整。一般说来,只有主角(shite)带面具,但是在有些剧目中伴角(tsure)也带面具。但是配角(waki)、配角的伴角(wakizure)以及儿童角(kokata)均不戴面具。 演青年女性戴小面,翁面是老头戴的,还有鬼神面。能乐的面具是很宝贵的,市面上没有买卖,在博物馆能见到。为了表现神鬼世界,演员通过面具进行虚拟表演,用手掩面表示伤心落泪,或将面稍向下以示伤感。对于没有接触过能乐的人来说,面具是了解它的最佳途径。 能面由桧木雕刻而成,不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能面的独特之处在于兼有“悲哀与微笑两种截然相反的表情”,有的能面看似微笑,眼角却如泣如诉;有的能面看似悲伤,唇边却漾出一丝平和的笑意。悲喜兼备的能面扩大了能乐师的表演空间。 能乐面具 如同面具一样,能乐中鲜艳奢华的服装也非常著名,这与能乐的光秃秃的舞台和拘谨的动作相比,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主角服装厚达五层,还有用锦缎制作的外套。演员穿上这套行头营造出威严伟岸的效果,在某些演出中还要加上红色或者白色的假发,效果非凡。能乐所有的节目惟一的背景就是松树。 据说,在能乐保留的240多种曲目中,有许多表现人鬼对话的。剧中主角,有为情爱所困、抑郁而终的女孩,有受诅咒变身为蛇的少妇,有在战争中捐躯武士的亡灵,为此,能乐又被称为幽灵的艺术。 能乐师是能乐的灵魂,他们都是男性,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地位,如观世流第26代传人观世清和是日本政府的重点保护对象。像他这样的能乐传人,三四岁就开始拜师学艺了。老师从来不解释台词,只是口耳相传,一招一式惟有模仿。观世清和曾说:“戴上600年前的能面,穿上500年前的能装束,呼吸与汗水和祖先融为一体,谁都不敢懈怠。” 现在能乐有观世、金春、宝生、金刚、喜多五大流派。能剧取材很广泛,有民间传说、《源氏物语》和中国历史故事。属于中国历史题材的剧目有《白乐天》、《东方朔》、《杨贵妃》、《项羽》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