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香优13号 |
释义 | 内香优13号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成的优质、抗病、香型恢复系内香恢1号与II-32A配制的优质香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品质优良,易栽培,增产潜力大,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2002年进入全国和四川省区试。 内香优13号全生育期150天,比对照汕优63长3~4天,株高 115.0厘米,穗长25.3厘米,穗着粒180.17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5.6克,着粒密度7.2粒/厘米。该组合群体整齐,田间生长势旺,分蘖力强,株型适中,苗期耐寒,后期熟色好,适应性广,产量高而稳。 内香优13号一般亩产550~650公斤,较汕优63增产5~10%。2000年参加品比,亩产611.21公斤,比对照汕优63(亩产553.20公斤)增产10.49%;2001年参加品比,亩产563.82公斤,比对照汕优63(亩产513.18斤)增产9.87%;两年平均亩产587.52公斤,比对照汕优63(亩产533.19公斤)增产10.19%;2001年参加多点试验,平均亩产571.33公斤,比对照汕优63(亩产529.55公斤)增产7.89%。2002年南方稻区六省八点试验,平均亩产498.37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3.0%。2002年省四川区试平均亩产557.2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4.3%,5个片区全部增产, 2003年省区试亩产543.7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2.78%,两年平均亩产550.45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3.53%。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6.2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8.92%。2002国家长江上游高产组区试平均亩产552.68公斤,较汕优63增产1.17%;2003年国家上游区试中籼高产A组,平均亩产571.15公斤,较对照汕优63减产0.45%, 两年加权平均亩产562.49公斤,较讪优63增产0.29%;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35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0.94%。 据农业部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测试:8项指标达部颁一级优米标准,3项指标达部颁二级优米标准,共11项指标达部颁二级以上标准。稻米食味品质优良,有清香味,深受用户喜爱。 内香优13号对稻瘟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近两年接种鉴定,叶瘟2~3级(对照汕优63叶瘟6~8级),颈瘟1~3级(对照汕优63颈瘟5~7级),抗性明显优于汕优63。 内香优13号适宜我省及南方稻区其它各省作一季中稻或一季中稻加再生稻种植。在华南稻区可作一季晚籼稻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弹性大,以栽中苗为好。 2、亩用种量1公斤,亩栽1.3-1.5 万窝。基本苗保证在10万左右,栽插方式以宽窄行为最好。亩有效穗控制在16-20万。 3、施肥管理上宜重底早追,注意N、P、K肥合理搭配,切忌偏施N肥。超高产栽培过磷酸钙,用量不少于25公斤,钾肥不少于15公斤。 4、内香优13号属优质中穗型品种,灌浆黄熟期较汕优63长2-3天,要特别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脱水过早影响品质和产量。其它栽培同汕优6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