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
释义 |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筹建于1991年,为国家林业局所属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ERN)站点之一,依托单位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是我国目前纬度最高的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2005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点之一,至此成为我国寒温带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野外站。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现设有原始林、渐伐林、皆伐迹地3个试验区,在各试验区内分别设置了能量观测场、水分平衡场、径流场和植被场。在原始林能量观测场设置森林气候梯度观测系统,装有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树干温度、蒸发、降水量、土壤热通量、地温、树温、土壤水分、雪深等13项71个传感器自动观测记录存贮装置;同时设有水分平衡场和径流场,设置降雨、蒸发、径流等6项52个水量传感器自动观测记录存贮装置;在植被场设置枯枝落叶量、分解和植被动态等3项120个样方和样袋用于植被动态观测和养分循环定位研究。另有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固定样地9块、皆伐迹地更新动态观测样地1块、群落特征临时样地30块及土壤碳素样地14块。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的区域代表性在于森林、冻土、湿地(沼泽)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相互不可分割的自然地理景观。该区是高纬度多年冻土的主要分布区和欧亚大陆高纬度多年冻土带的南缘;大兴安岭湿地在全国林区分布面积最大,同时具有其特殊性(主要反映在与冻土的共存方面);另外大兴安岭独特的寒温带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是环球北方针叶林或泰加林的一部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