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皇城
释义

内皇城

由来

北京是由四圈套着的城墙组成的城墙城防体系。外城墙是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半圈,北边、西边虽有元大都的土城但与外城墙无关。内城墙是正阳、朝阳、阜成、安定门一圈。再向内是皇城,皇城内是紫禁城。紫禁城内还有套墙,不过是宫墙了。其实紫禁城才是真正的皇城,皇城其实应该叫外皇城,因为皇城叫了紫禁城,外皇城叫了内皇城。

位置

皇城是北京明清宫殿——紫禁城外围的墙垣。现存的皇城墙为南墙,位于天安门东西两侧。东侧南墙与东墙相交于现“贵宾楼”前,转折处的角柱石仍然存在。

演变

明永乐五年到十八年(公元1407-1420年)建造北京宫殿、衙署,同时修筑皇城。正南为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门内为南北走向纵长形的“千步廊”广场,东西廊房各一百一十间,至长安街又左右折,向北廊房各三十四间。千步廊以北皇城墙围合横长形广场,东西两端设长安左、右门,为砖拱三座门式。这个“T”形广场称为皇城“外郛”。再北为皇城正门承天门,东西墙垣延伸,折而向北围合为皇城。城东门为东安门,西门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明宣德七年(1432年)将原在御河以西的东墙移至河东。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承天门为天安门,北安门为地安门。乾隆十九至二十五年(1754-1760年)重修皇城,又在长安左、右门外增筑围墙共三百二十二丈五尺一寸,两端各设三座门,称东长安门和西长安门。据《大清会典》载:“皇城广袤三千六百五十六丈五尺,高一丈八尺,下广六尺,上广五尺二寸”。

民国元年(1911年)打通长安街,拆除了长安左、右门两侧围墙。1913年南皇城拆出“南长街”和“南池子”两个街口,以后又拆出南河沿街口。东安门于1912年被焚毁,只保留三座门式的东安里门。至1927年,除南墙和千步廊东西墙外,皇城墙全部拆完。1950年西安门被焚毁,1955年拆除地安门,1959年拆除大清门及千步廊东西墙。

明代的皇城内是禁地。紫禁城之西是西苑(北海、中海、南海),东面是东苑(又名小南城),此外都是专为皇家服务的内府衙门和仓库、作坊、马厩。清代缩小了内府机构,皇城开放,入住居民商店,至清末皇城内外已无分别。明代皇城北安门以内大街两侧尚有两道“黄瓦墙”,各向东西延伸,是当时区隔库署的墙,俗称“内皇城”,墙东、西有门,称“黄瓦门”,后来讹传为“黄华门”。“黄化门”现在沿地安门大街东侧至景山东街的墙仍保存较完整,是明代的原构。

现状

内皇城墙构造为城砖砌筑,上用“冰盘檐”挑出黄琉璃瓦顶,墙身不抹灰,直接刷红色。现在天安门两侧皇城外(南)墙面为近代修缮时抹灰,内侧仍为原状。

2001年东城区修建东皇城遗址公园,发掘出明代东安门和门内石桥局部遗址,对其进行了妥善保护并公开展示,又在北部原址上复建了一段皇城墙,以标示其原来的位置和形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