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大可
释义

海洋环境动力学研究员

概述

陈大可,博士,浙江大学海洋系兼任教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Doherty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宇航局GSFC中心,USRA访问科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副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基本简介

陈大可,男,1957年生,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Lamont-Doherty)地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终身教授)。

曾在厄尔尼诺预测、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营养盐的垂向混合、湍流混合参数化、锋面与内潮的机制、南极海冰年际变化等方面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主持改进与运行的LDEO模式是目前国际上预报厄尔尼诺最成功的模式之一,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发布短期气候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曾任JGR-Oceans编委,并参与策划、实施和评审多项大型研究项目,包括 CLIVAR-Pacific、CLIVAR-Atlantic、CLIVAR-PACS、OVWST、OSTST等。现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海面高度科学组和海面风场科学组成员。 发表论文与报告90余篇,包括 Science、Nature第一作者文章。

工作简历

1982:学士,物理,湖南师范大学,长沙。

1985:硕士,物理海洋学,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

1989-1992 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学院,UCAR博士后。

1992-1995 美国宇航局GSFC中心,USRA访问科学家。

1995-199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199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研究员。

1999-200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2001-至今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DEO研究所,Doherty高级研究员。

2006-至今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至今:兼职教授,博导,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研究领域

热带/副热带海洋环流模拟;海气相互作用和厄尔尼诺预测; 近岸海洋动力与生态过程研究;极地气候变化和海冰预报; 深海混合与热盐环流研究;卫星遥感在海洋与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课题

课题一(Argo数据同化及多源资料再分析)负责人韩桂军研究员。

课题二(北太平洋上层海洋温盐结构的形成与变异)负责人陈显尧研究员。

课题三(太平洋西边界流与中国近海的热盐环流交换)负责人王桂华研究员。

课题四(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层海洋的季内到年际变化)负责人王伟教授。

课题五(西北太平洋海洋环境及热带短期气候的预测研究)

主要贡献

陈大可认为,全球对于气候的精确观测和记录实际上只有50年左右,1979年,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但是之前百年间的记录则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缺乏长期可靠数据导致全球变暖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

陈大可教授对于海洋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影响已经研究多年,而他对于短期气候的研究也卓有成就。他发现:多位短期气候变化,是指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这种观测是比较容易实现和记录的,而且学界争议比较小。据他这些年的研究发现,全球变暖确实存在,但是其中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到底占多大比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他表示:“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全球的气候变化将导致两极冰雪融化,大量淡水的出现将减弱两极和高纬度之间的海洋环流,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的速度。而这对于沿海的国家和城市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因为“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在海气相互作用下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气候异常。中国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就是“厄尔尼诺”肆虐的结果。由于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的形成机理尚不清楚,它的预报受很多因素制约,令不少科学家对目前“厄尔尼诺”预报的准确性深感头痛。

陈大可先生题为《厄尔尼诺在过去148年内的可预报性》的论文被刊登在美国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权威杂志上。这一研究成果的公布,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注目。

陈大可先生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达赫泰地球观象台资深研究员,同时是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由他领导的LDEO模式被证明是目前国际上预报"厄尔尼诺"最成功的模型之一,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发布“厄尔尼诺”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3年秋,受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的邀请,陈大可先生来到位于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进行了三个月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在东亚季风对黑潮的影响、南海夏季环流的动力机制、热带印度――太平洋的年际变化等领域与实验室科研人员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并完成了论文《厄尔尼诺在过去148年内的可预报性》的定稿。

在这一论文中,陈大可及其科研小组利用改进后的LDEO预报模式,对过去150年内发生的所有主要"厄尔尼诺"事件进行了成功的回溯性预报,将预报时效提前到了两年。专家认为,该成果的意义在于,人们可以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前两年就预测出它的大致发生时间及其强度,发布预报信息,帮助有关部门及早地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科研成果及奖励

曾在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营养盐的垂向混合、湍流混合参数化、锋面与内潮的机制、南极海冰年际变化、及厄尔尼诺预报等方面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主持改进与运行的拉蒙特模式是目前国际上预报厄尔尼诺最成功的模式之一,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发布短期气候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

代表性论文

1、Chen, D., M. A. Cane, A. Kaplan, S. E. Zebiak and D. Huang, Predictability of El Nino over the past 148 years. Nature, 428, 733-736, 2004.

2、Chen, D., and X. Yuan, A Markov model for seasonal forecast of Antarctic sea ice. J. Climate, 17, 3156-3168, 2004.

3、Chen, D., T. W. Liu, W. Tang and Z. Wang, Air-sea interaction at an oceanic front: implications for frontogenesis and primary production. Geophys. Res. Lett., 30, 1745-1748,2003.

4、Chen, D., H. W. Ou, and C. Dong, A model study of internal tides in coastal frontal zone. J. Phys. Oceanogr., 33, 170-187, 2003.

5、Chen, D., S. E. Zebiak, A. J. Busalacchi and M. A. Cane, 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El Nino forecasting: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ability. Science, 269, 1699-1702, 1995.

新东方教师

概述

陈大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长春学校优秀教师,酷学酷玩夏令营项目负责人。06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新奖获得者。授课激情飞扬、活力四射,是新东方“野兽派”教师的代表人物。

人物资料

2002年 新华社吉林分社编辑

2003年 成立网络传播公司

2004年 成立李阳疯狂英语长春学校

2005年 加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长春学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