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
释义

引语:

广州南沙新区规划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中提及的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之一,其余两个分别是珠海横琴岛和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于2009年发布,深圳前海综合规划预计也将于近期出炉。中国社科院、广州市委市政府8月20日在北京共同发布社科院完成的《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南沙的总体目标是,用40年左右的时间,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国际智慧滨海新城、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课题组为此建议中央将南沙上升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规划广州南沙新区的发展分三步走,到2050年达到香港及其他国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

南沙从容跨越式发展规划新鲜出炉,依据其制订的时间表,至2015年,南沙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将在广州市居前列,2030年,南沙新区可与现在的香港比肩,而2050年将再造一个香港。另外,建议将广东省政府机关迁至南沙区,使之成为广东省新行政中心,并调整广州与周边的行政管辖区划。从区域的规划上看,一旦整体规划得到确定,南沙发展势必迎来新的契机,南沙楼市价格将进一步水涨船高。目前南沙部分楼盘价格已经过万,但还是有不少项目均价在9000元/平米以下,不妨趁早出手。

南沙位于广州市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水路距香港28海里,距澳门41海里,是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几何中心。自2002年南沙大开发以来,南沙已拥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等国家级特殊经济功能区,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行使广州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目前,南沙已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0年,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68亿元,是2002年的7.9倍,年均增长30%。

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南沙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大幅前移,从2002年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由第26位提升到第13位,税收收入由第20位提升到第5位,工业总产值由第31位提升到第15位,综合经济实力指数排名从第30位提升到第13位。近9年来,南沙共引进投资项目300多个,落户南沙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6家共48个项目,世界十大班轮公司已全部进入南沙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大项目,明确要把南沙打造成为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合服务合作区。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也赋予了南沙在推进粤港澳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南沙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南沙新区开发提升到深化粤港澳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新的高度。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建设一个“新广州”的战略构想。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8月20日会上说,要承担国家的重要战略使命,成立国家级南沙新区十分必要。

今年4月,中国社科院与广州市签署以深化广州南沙新区规划定位研究为切入点的院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着中国社科院组织院内高水平专家团队成立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课题组,经过近四个月的认真调研,充分讨论,勇于创新,在充分听取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数易其稿,于8月20日在北京发布《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成果。

关键词[国家级新区]珠三角急需发展支点

南沙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南沙新区开发提升到深化粤港澳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新的高度。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建设一个“新广州”的战略构想。

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建议,在国家级战略支持方面,将南沙上升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给予财税支持和项目安排倾斜,赋予粤港澳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先行先试权。从战略诉求来看,南沙要放在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等国家新区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积极借鉴其发展经验。

珠三角地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城市,导致城市群结构失衡,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同时,长三角地区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的开发和环渤海地区国家级滨海新区的开发,分别使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布进一步合理化,竞争能力大大提高,因此,珠三角地区也急需一个新的国家级新区作为发展支点来进一步优化本地区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布,而南沙新区将是不二选择。

关键词[目标]2050年基本达到香港水平

关于南沙的总体战略与定位是:实施“从容跨越”战略,用40年左右的时间,在本世纪中叶,将南沙建设成为国际智慧滨海新城、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在经济、社会、环境、国际化等方面达到香港及其他国际先进城市水平。“从容跨越”分为三个步骤:2011年至2015年这段时间为“起步建设阶段”,完成总体功能构建。使经过区划调整后的南沙新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国际化等方面进入广州市前列,其中南沙新区人口达到75万人,经济总量达到1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达到35%-40%。

2016年至2030年为“基本建成阶段”。南沙新区建成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并初步明晰南沙新区的其他各项核心功能。到2030年,南沙新区应基本达到2010年香港及其他国际先进城市水平。其中南沙新区人口达到20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到70%-75%。2030年至2050年为最终建成阶段。深化完善南沙新区的核心功能,到2050年,南沙新区应基本达到香港及其他国际先进城市水平。其中南沙新区人口达到24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1 .8万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到85%-90%。

关键词[功能定位]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新枢纽

谈到南沙的功能定位,将是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在粤港澳深化合作的驱动下,珠三角将联手参与国际竞争,共同打造成为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目标要求。其功能定位之下,将发展五大主导产业群。其中包括:高端服务业;科技智慧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产业以及旅游休闲健康产业。

1.中国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南沙要承担起广州市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的核心功能,在开放型经济、商贸旅游、航运物流、会展等诸多领域,成为广州国际交往的新平台。2.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在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中,南沙的区位优势明显,面积最大。南沙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领域、全方位拓展粤港澳合作领域。

3.广州科学发展的龙头示范区。南沙要在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创新及城市功能提升等诸多方面率先探索、率先实践,力图突破,成为广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示范区。4.珠江口湾区的宜居家园。南沙人口密度低,土地、岸线和生态资源丰富,是珠江口湾区发展“脊梁”的重要节点。

关键词[路径]遵循“从容”的发展思路

南沙要实现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这一战略目标,课题组为其分解了五项具体战略路径。即“一心三圈,一带两翼”;“依托港澳,面向国际”;“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生态优先,文化为魂”;“公共服务先行,社会管理先试”。五大战略路径将遵循从容增长、从容并进、从容建设和从容竞合的发展思路,实现南沙新区在城市功能、发展动力、发展阶段、城市品质等方面的跨越。

关键词[优惠政策]四大举措发展南沙

1.建议广东省政府迁至南沙。课题组认为,南沙开发的战略举措至少有八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构建以“三新定位”为目标的发展架构。扩展南沙新区的区划范围;编制《南沙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搭建南沙新区管理架构;成立高规格的南沙新区开发领导小组。建议将广东省政府机关迁至南沙区,使之成为广东省新行政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州府设在人口不足20万的春田市,而不是在人口众多、较为繁华的芝加哥市;我国青岛把市政府从繁华的栈桥周围迁移到五四广场等,这些成功的经验都可学习和借鉴。

南沙新区现在的发展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如果发展仅依靠市场方式实现资源配置、集聚,由于我们现在很多资源还是经由行政系统配置的,可能南沙会错失很多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建议在南沙建设广东省新行政中心,使南沙成为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之一,这对南沙的发展将发生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同时,省级行政中心的入驻,也肯定能够带动教育、医疗、商业等各类资源的进入,直接促进南沙经济社会发展提速。

过去说南沙地区位于珠三角的地理几何中心,具有区位优势。但现在科技的发展正在弱化传统的地理优势,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趋势,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建设拉近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南沙区位优势的作用日渐弱化。因此南沙要在未来实现国家对它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除了地理中心优势之外,还应该具备更多的其他优势,在现阶段尤其需要争取区域行政中心的优势。

2.调整广州与惠州、韶关的行政管辖区划.课题组还建议将广州北部原属于广州管辖、现属于惠州、韶关管辖的部分区域划归广州管辖。一方面带动这些区域发展,减轻惠州、韶关对这些相对后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移支付等支持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考虑资源、要素和环境问题。此外,在管理权限与考核制度方面,赋予南沙新区管理机构省级管理决策权限;按照对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原则。

3.扩大南沙保税港区范围.在财税政策等支持方面,课题组建议,设立“南沙发展基金”并给予专项补助资金;实行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在一定期限内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建设免税购物商店。

省市两级政府现在也在财税上对南沙有支持,但是力度还是偏弱,必须加大力度。具体说,要大力加强和扩大南沙保税区,建立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保税区,扩大原有保税区的范围,健全其功能,发挥保税区在企业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方面的功能,使企业享有“免证、免税、保税”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保税区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轻资金压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次中国社科院课题组提出要创立“南沙发展基金”,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建议省市财政每年拨出一定的专款创立“南沙发展基金”,同时,在一定时限内,减免南沙区的上缴财税比例,使南沙能够集中有限资源,扶持和推动南沙支柱产业的发展,根据区财政实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在航运和物流政策方面,建议扩大南沙保税港区范围;对注册在保税港区内的纳税人从事海上国际航运、货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注册在南沙新区的保险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保险业务 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南沙保税港区的企业建设自用设备材料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可以把这一建议再深化一些,将南沙打造成一个“消费特区”,广东省向中央申请,将南沙建设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高档消费品免税区,大力引入香港乃至全球的高档消费品经销商在南沙经营,外国游客离境购买的免税高档消费品应无次数、无金额、无数量限制。本地居民在区内购买免税高档消费品无限量、限额、限次规定。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特殊政策,不仅可以改变广州高档消费品消费低迷的现状,大大提升珠三角高端消费人群对国际品牌的吸引力,南沙也可以则借此助推形成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多方共赢。

在金融创新支持方面,建议建设国家金融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际性加工贸易结算中心;建设航运交易所和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发展离岸金融、融资租赁、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外汇制度改革。

4.探索粤港、粤澳游艇出入境便利化措施.课题组建议,探索粤港、粤澳游艇出入境便利化措施,试点“两地牌一证通”政策;建立“一地两检”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将南沙港区口岸作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授权南沙相关机构签发赴港澳通行证业务。合作特区,率先实现内地、港澳与国际职业资格的“一试三证”;开展港澳和国外高校在南沙合作办学试点;支持引进各类国际教育培训机构

关键词[功能区分布]南沙四个主体功能区

将整体区域划分为四个主体功能区,形成四组团的空间布局。1.空间扩展区:现番禺沙湾水道以南全部地区,面积约250平方公里,重点作为南沙滨海生态新城区和临港低碳经济区的扩展区。2.南沙滨海生态新城区:包括黄阁街、南沙街、灵山-横沥岛,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是南沙城市高端服务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和人口的聚集发展区。3.临港低碳经济区:包括珠江街和万顷沙街(除毗邻龙穴南水道的部分区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是南沙临港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和南沙河口湿地独特的高品质生态建设区。4.国际(保税)经济区:包括龙穴岛和万顷沙街毗邻龙穴南水道的部分区域,范围约100平方公里。重点布局保税物流、生产加工、大宗商品交易等保税综合发展业务;集装箱、大宗商品进出口运输机国际中转站等国际物流业;修造船、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机械船等海洋装备制造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