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释义 | 研究中心-依托南海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于1986年便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1989年该中心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已成为国家专业实验室。1991年该中心被中山大学评为科研 先进单位。 1998年,该中心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被中山大学评为先进科研单位。 研究中心-团队中心设有植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基因工程和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等研究室。 主任是李宝健教授,副主任是罗进贤教授和计亮年教授。 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该中心已经组 建了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现有科研人员20多人,其中有教授4人,兼职教 授2人。有博士生导师5人,他们是李宝健、屈良鹄、刘良式、罗进贤(兼)、计亮 年(兼)教授。客座教授2人,他们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吴瑞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中心范云六院士。 有副教授7人,讲师、工程师10多人,他们当中具有 博士、硕士学位的近80%,平均年龄30多岁。 这里既有从事遗传学、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农学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又有从事医学、化 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专家,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高层次科研队伍。 研究中心-成果生物工程中心成立以来,共主持国家“863”高科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广东省重点项 目等共和60多项。 其中一直承担着国家高科技生物领域项目,现已承担4项,科 研经费400多万元。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广东省高教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共10多项。 获得专利5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300多篇。发表论文水平较高,如屈良鹄 教授、李宝健教授等发表的论文多次被 SCI引用,其中屈良鹄教授发表的多篇论文 被SCI引用400多次。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100多人。分别与中国农业 科学院、中国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广东省农科院、仲凯农学院、广东海洋大 学、美国Salt lnstitute、英国John inn institute、美国Cornell、法国科学院遗传中心、 美国洛氏基金会农业部等科研单位与机构开展科研合作。现中心共有实验室800多 平方米,仪器设备近800万元,是国内先进的实验室。该中心的学术水平和学术 地位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目前,中心承担的项目共26项,其中重点项目有:国家高科技“863”项 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以及国际 合作项目3项。年科研经费100多万元。 研究中心-领域现该中心室主要从事植物基因工程、药物 及保健品的基因工程;大分子快速分析;微生物基因工程和石油化工工程等应用 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并可以为广东产业服务的有: 1.应用系统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高产、优质、高抗、多抗水稻新型品种及其它亚热带农作物的新品种。 2.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监控与预报赤潮。 3.应用基因克隆技术研究水稻广亲和基因的研究,并拟开展生物的“库源” 研究,争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解决农作物的“库”与“源”的本质关系,争取粮食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跃上新台阶。 4.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创造转基因雄性不育材料及相应雄性不育恢复材 料,实现作物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两系法生产。该研究由张宏副教授主持,现已成功培育出番茄雄性不育株系。 5.应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名贵多肽类药物,改良珍贵的中草药,并与医药界合作开展部分基因治疗和一些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 6.真核分子生物学有关理论的研究(包括:核仁小分子RNA基因,广亲和 基因其他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重复顺序的生物学意义和分子进 化研究;植物发育学中花色与花型发育的研究;农杆菌与单子叶植物相互关系的 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7.开展微生物在工业和环保方面的研究,拟培育能降解污染水源的微生物,为环境保护服务。 此外,我们已获得抗木瓜花叶病的抗病木瓜品种(即将组织验收和鉴定)。应用生物技术通过发酵途径培育了灵芝,获得了转基因的螺旋藻等。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有些已经为国家创造了经济效益,有些即将转化为生产 力,为我省或我国作出贡献。鉴于我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品种资源丰富和我们 已在生物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和经验。现中心主任屈良鹄教授和副主任张宏副教授 拟制定“水稻品种资源基因组计划”,将开展对广东水稻品种基因组研究,目的 是摸清水稻基因的“源”,以便扩“库”,为今后广东的粮食生产服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