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
释义

基本简介

陈仓民间银器制作技艺主要集中在慕仪镇东城村,大约在明末清初产生了银器制作加工技术和银匠,距21世纪初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银器制作加工主要有化银水、铸毛坯、打叶出条、压大形、上胶版、錾花、焊接、抛光、美货、上翠蓝等十多道工序。陈仓民间银器制作技艺是传统的手工工艺,饱含了银匠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孕藏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习俗,传承着周秦文化、农业文明和传统礼仪,有特定的地域性特点;具有很高的金属工艺美术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陈仓民间银器以其质地纯正、做工精细、图案优美、色泽明亮而闻名,其正宗银活,柔软性好,越用越亮。陈仓民间银制工艺品寄托了人们热爱生命,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正是在这些美好的理想引领下,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陈仓民间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有齐省熊、苏林霞一家人。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陈仓民间银器已成为对外交流,传递友谊的使者。

历史渊源

宝鸡是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冶炼技术比较发达,这里出土了青铜鼎、扁钟等一大批青铜器。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金银在民间用途广泛,到唐宋以后,渐渐流传到民间。明、清时代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民间金银的加工技术,逐渐形成一套制作加工程序。陈仓区慕仪镇东城村大约在明末清初产生了银器制作加工技术和银匠,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城村八十多户人家,就有五十多户从事银器加工制作,尤以齐家、谭家、王家最为著名,这里的银器名扬西北,销售到西安、汉中、银川、兰州等地。

制作步骤

第一步熔化银水:将银块、碎银放在坩埚,用木炭烧,到一定温度,银子化成银水;第二步浇铸毛坯:将银水倒入铸铁的油槽(即模具)中,制成银毛坯;第三步打叶出条拉丝:根据需要把银毛坯加热用铁锤在铁砧上打制成薄片,叫“出叶”,把银毛坯搓成圆柱,叫“出条”,把银条用专用工具拉成丝,叫“拉丝”;第四步冲压出形:把银片放在用锡制成的模具中,用锤敲打,冲压出银器的基本轮廓,此工序也叫“括形”;第五步上胶版:用松香、清油等特制成胶泥,把胶泥涂在木板上约一公分厚,用木炭烤胶泥,待胶泥松软,将银器大形压在胶版上即可;第六步錾花:用专用小钢钎及相关工具在银器大形上砸出山水花鸟、福禄寿禧等各类花纹;这一道工序是银器制作工艺中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花形图案在匠人的心里,心到手到,心手合一,一幅精美的图画便雕在银器的大形上。第七步焊接:按照银器的形状需要,把相关部件焊接起来,装饰上花纹;第八步打磨抛光:把成形的容器放在响铜制成的小砧子上,用小榔头轻轻的敲打,用钢锉打去毛边,使银器表面光滑发亮;第九步美货去污:把制好的银器放在稀硫酸或白矾水中清除霉斑和污垢;第十步上翠点蓝:把银器专用颜料研面,用小汤匙点在银器上,点燃煤油灯,将银器靠近火焰,用吹筒吹火焰,使银与颜料熔化,互相粘连在一起。通过以上主要工序,一件精美的银器就完成了。

基本特征

陈仓民间银器制作技艺是传统的手工工艺,饱含了银匠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孕藏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习俗,传承着周秦文化、农业文明和传统礼仪,有特定的地域性特点;具有很高的金属工艺美术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

陈仓民间银器以其质地纯正、做工精细、图案优美、色泽明亮而闻名,其正宗银活,柔软性好,越用越亮。

主要价值

陈仓民间银器和现代银器相比,保持了原始的制作工艺,饱含了银匠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渗透在制模、錾花、点蓝上翠等环节上,一件成功的作品,就是一件艺术品,找不到完全一样的第二件;孕藏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习俗,传承着周秦文化、农业文明和礼仪,有特定的地域性特点;具有很高的金属工艺美术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

相关器具与制品

主要设备有:火炉、坩埚、虎钳、榔头、铁砧、铜砧子、拉丝机、胶版、钢钎、模具、吹筒、油灯等;

辅助材料有:白凡、硼酸、胶泥等;

作品有:银项圈、银锁、银牌、银手镯、银簪子、十二生肖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3: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