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北河后方基地 |
释义 | 南北河南北河是位于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境内的小兴安岭西麓山区的南河和北河的统称。 南北河密营东北抗日联军第二次西征,在通北境内的小兴安岭西麓山区南河和北河一带又新建了后方基地,史称南北河密营。 南北河后方基地1938年8月出发的第三、六军西征部队于10月先后到达通北境内,在南北河一带山区新建了秘密宿营地,并留下部分战士在此地建了被服厂和医院,成为后续部队的休整地。随后第九、十一军陆续到达这里,密营扩大,人员增多。 1940年3月以后,抗联第三路军九支队,以南北河为后方基地,活动于通北、北安、克山、克东、拜泉、明水一带。陈绍滨为九支队队长,边凤祥为付队长,周云峰(后高禹民)为政委,使龙南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1940年7月19日,德都境内的朝阳山后方基地被敌偷袭,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率总指挥部南迁到通北的南北河后方基地,继续指挥北满的抗日游击战争。 北安市的八道林子、南北河,是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第一次西征和1938年第二次西征建立起来的后方基地和北满抗日斗争后期的指挥中心。这两处后方基地,在东北抗日联军北满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北河会议1940年4月下旬,北满省委在南北河后方基地召开会议,史称“南北河会议”,冯仲云,李兆麟等参加了会议。这是一次重要会议,是与党中央失掉联系后第一次听到党中央的声音(是从苏联与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联系辗转而来的)。会议传达了在苏境内召开的“伯力”会议决议和北满省委第十次常委会议决议,认清全国抗日大局的形势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为今后的抗日大计指明了方向。会议决定,将抗联的三、六、九、十一军整编为三、六、九、十二支队。 1940年10月,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在南北河后方基地召开张光迪、于天放领导的第六支队干部会议,讨论在海伦、绥化、兰西、青冈、明水、拜泉、呼兰、通北八县广泛开展游击活动计划。 1941年5月,李兆麟在南北河后方基地先后听取了总参谋长许亨植关于龙南地区活动情况和第九支队长边凤祥关于部队经过整休后的情况汇报,部署了龙南地区部队斗争的新任务和活动安排。第十二支队,下辖两个大队,共90余人,活动于庆城、铁力、绥化、望奎、巴彦、木兰和三肇(肇源、肇州、肇东)一带。第十二支队在支队长徐泽民率领部队突破敌人的前堵后击,于1941年11月8日攻克肇源县城。这一胜利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给敌人很大打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