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秉钧 |
释义 | 1 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 陈秉钧(1906~1988),曾用名陈凝秋、塞克。1906年出生于河北霸县(今霸州市)后卜庄,是我国重要的诗人、剧作家、画家、翻译家,是中国抗战文艺的领军人物。20年代后期从事话剧电影活动时曾用名陈凝秋。30年代中期取“塞克”为名(“布尔塞维克”之缩略)并沿用终生。他创作的《流民三千万》、《铁流》等抗日剧目,是抗战文艺的开山之作。他同时是表演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表演艺术“体验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画家和诗人,他和冼星海、王洛宾、贺绿汀等著名作曲家合作的《救国军歌》等歌曲,在抗战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个爱国的艺术家和自由主义者,很有理想,又不愿意受约束,他投奔延安是对光明、对解放和对艺术的追求,他敢于说真话不搞阿谀奉承,坚守独立人格,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自尊,在延安时期就曾得到过毛泽东的重视和信任。 早在20年代,他就以青年诗人的身份进入了早期的中国新文学界。1927年在上海参加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演出《南归》一剧广受好评,从此开始话剧表演生涯。后来又在上海明星公司担任演员,并在“新地剧社”、“狮吼剧社”担任领导和导演,为我国早期的电影、话剧艺术作出了贡献。他还翻译了高尔基的《夜店》和许多苏联歌曲的歌词。同时,他也是中国救亡歌曲的重要词作者和新音乐运动的旗手之一。著名的救亡歌曲《救国军歌》、《心头恨》、《抗日先锋队》等的歌词都出于他之手。1935年以后,他参与组织中国歌曲作者协会和救亡演剧第一队,并参加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西北战地服务团。1938年,塞克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担任教授,导演了话剧《九·一八前后》、《钦差大臣》。以后,他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院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他还参与创作了《生产大合唱》等大型作品,其中与冼星海合作的《酸枣刺》一曲尤为著名。抗战结束后直至1949年后,塞克同志先后担任热河省文联主任、全国文协佳木斯分会主任、辽北省政府教育厅副厅长兼辽北学院副院长、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院长和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1953年后任中央实验歌剧院顾问,后改为中国歌剧舞剧院顾问。他的人生经历坎坷,但他始终坚持对光明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以艺术为武器战斗不懈,最终成为一个重要的无产阶级艺术家。1988年11月18日,塞克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2 清末医学家陈秉钧(1840~1914)字莲舫,号庸叟,又号乐余老人,清末医学家,白鹤旧青浦县人。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焘、父垣均工医,幼承世业,精习经方,洞晓脉理。少年时中秀才。善书画,擅绘梅花,潇洒脱俗。行医后,以其医术高超,精研经方,洞晓脉理,擅内、外科。所疗多奇效,有“国手”之称。 咸丰年间迁居朱家角镇,四方求诊者不远千里而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皇帝患病,被荐至京师,所定方出于诸医之上。光绪三十四年迁沪设诊,号称御医。光绪帝和孝钦后患病,经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保荐,曾先后五次晋京入宫诊治,被誉为良医,在御药房审查方药,后以年老多病辞归。陈秉钧为人朴实,出诊多徒步,对贫困者就医不受财物。晚年应盛宣怀之邀,去上海施诊。民国5年逝世,享年78岁。著有《女科秘诀大全》、《医案》、《御医请脉详志》等。所著《医言拾遗》毁于火,仅存《风痨臌膈四大证论》、《庸庵课徒草》、《记恩录》等数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