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纳雍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释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深化初中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初中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全县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据2007年《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快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共纳雍县委、纳雍县人民政府关于纳雍教育“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县初中教育概况

全县“普九”工作已于2004年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目前,全县有初级中学23所,完全中学9所,九年制学校7所(其中私立中学3所)。有在校初中生42563人,有普通初中专任教师1879人,初中教师本科率达28.37%,初中入学率达98.23%。有完中二类教学仪器2套、初中一类教学仪器1套,初中三类教学仪器23套,九年制初中三类教学仪器8套;有初中图书487627册,生均达11.5册;在“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设中,全县所有农村中学均配备了卫星教学接收设备、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电教室,全县25个乡(镇)中学均利用宽带实现了“校校通”,现代远程教育和资源开始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本实现,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正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全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欠帐大,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责任心不强,缺乏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意识。部分学校缺乏激励机制,改革立校、科研兴校、民主治校、质量强校的思路不清,工作不到位,办学思想缺乏先进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等,已成为制约全县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及时理清思路,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县初中教育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十一五”期间全县初中教育的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县初中在校生达48000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以上,辍学率2.8%以下,初中教师达2300人;建成纳雍四中,扩建纳雍二中、维新中学,力争建设纳雍五中。使全县初级中学的校舍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5万平方米。力争有10所以上初级中学的规模、师资、硬件设备等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地级以上素质教育示范性初级中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学历提升率达30%。培养出一定数量的省、地、县初中骨干教师。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初中教育的发展

1、进一步完善初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中的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对初中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的投入力度,加快破旧校舍、食堂和学生宿舍的改造,推进初中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程。在初中学校设施建设中要坚持“硬件适用、够用、仪器设备配齐配足”的原则,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初中学校的基本建设经费实行县级统筹,在确保初中教师工资、津贴、补贴金额按时发放的前提下,确保初中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的基本标准,并根据初中教育发展的需求逐年提高。

2、科学合理修编初中布局规划。按照“初中向乡镇中心区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初中的校网布局调整工作。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地方,可设九年制学校,但不得超过本乡镇初中设置数量。各初级中学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整脏治乱力度,努力创建安全、绿色、卫生、文明、文化的“星级文明”学校。营造高品位、高层次的育人环境。

3、合理控制初中办学规模和班额。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籍管理,逐步控制农村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向城区的无序流动,建立农村初中生源的有效保护机制。通过教育投入,优质师资、招生评优等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对城区学校招生规范化管理,切实落实“就近入学的原则”,确保农村学校应有的生源。通过调控,使初中学校保持合适的办学规模,一般控制在36个班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8个班,班额要严格控制在60人以内,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48人以内的小班化教学。

4、切实加强对民办初中的指导和管理。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职责,以政府举办为主。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初中要规范办学行为,加强监督管理、评估检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特色办学模式。

5、切实转变办学方式。各初级中学要以开放的姿态,尽力与县内外、省内外学校和科研机构结对子,积极争取或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建立乡镇初中协作片区制度,以加强工作交流和问题的探讨。根据区域,全县分成阳长中心、王家寨中心、维新中心、寨乐中心四个协作片区。由教育局牵头开展片区内外的交流协作活动,协作区的主要职能是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与协作,片区教科研活动,重大课题协作攻关,教学质量抽测与分析等等。通过学习借鉴,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质量第一的教育观,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力争有3-5所学校与外地先进学校结成对子。

6、建立城区学校联系乡镇学校制度。从2008年开始,落实城区初中学校联系至少一所乡镇学校,定期开展活动,在教学设施、教师支教与培训、教学与教研、教师与校长挂职锻炼等方面给予帮助与指导。由县教育局牵头制定具体的考核目标,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效果实行定期考核。

7、建立“帮教助学”制度,实现教育公平。学校要抱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后30%学生本人、家长,教师就学生的综合表现或学业处在后的原因进行“会诊”,制定相应措施和对策,促进快速进步,县教研室要对后30%的学生进行抽测评估跟踪分析,定期通报变化情况,对学校后30%学生的进步情况实行专项考核。各校对家庭有变故,行为失范的学生要指定专人联系和帮助。也可通过“德育导师”等形式,与学生交朋友,做学生成长的伙伴、导师和助跑者。对家长外出的“留守学生”要建立“代理家长”制度,指定专人,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关心,让学生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沐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根据其薄弱学科,指定教师,帮助分析原因,尊重学生自愿,制订进步目标,落实辅导措施;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要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资助。

8、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实施“四制一包”(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教师聘用制、考核评估制、经费包干)管理,实行教师工资二次分配,建立学校内部有差别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9、实行民主治校、科学管理。各初级中学要建立健全具有科学性、激励性、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注重过程管理,探索一条“目标管理,示范管理、制度管理、激励管理、民主管理、情感管理”的路子。把管理兴校、管理强校落到实处。争创德育、素质教育等各类省、地、县各级示范校。

10、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规范办学行为,严肃办学纪律,严禁重复布置机械性作业和过多作业,双休日补课等现象,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要规范考试管理,减少考试次数,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培养全面素质,提高学习能力,达到真正提高质量的目的。

11、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水平。各校要以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要加强学校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传统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彰显个性,突出特色,以学校文化发展和特色建设取得学校的可持续进步。

12、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按“一德三新”的要求,培养初中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教师伦理道德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增强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考评机制,形成可操作的师德评价体系,实行教师师德量化管理。

13、倡导教师发扬博爱精神。以爱育爱,以德育德,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各校务必以教书育人的光荣事业感和公正合理的管理机制留住人,以远大目标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人,以一心一意为教职工办实事温暖人,以充分的信任和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感染人,使教师气顺、心齐、劲足、严教、勤教、乐教、善教,做到情感、体力、智慧的极大投入。

14、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建立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体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目标,以中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学历达标、学历提升和全员岗位培训为主要内容,制定师资培训计划,立足校本培训,结合派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等学习、培训、帮扶方式,加强教师新课程理念、方法、技能培训,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到2010年,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学历提升率达到30%。

15、建立初中教师保护措施。在特级教师推荐、名师名校长培养、职称评审、评先选优等方面要向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倾斜,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农村初中骨干教师,对在农村学校评上各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实行服务期制度,防止“评后即失”的现象出现。

16、建立初中教师教育帮扶制度。开展城区或名优初中教师与农村或薄弱初中教师对口帮教带教工作,认真组织并开展初中教师互助培训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精品课堂交流活动,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初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17、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初中校长队伍。要把选准校长作为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关键措施来抓,大胆选拔办学理念先进,改革创新意识强,有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中青年优秀人才担任校长。积极推行校长竞聘制和任期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制,建立初中校长讲习班和培训班制度,每年举办一期,设立校长论坛,让校长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实现由经验型校长向知识型、专家型、学者型校长的转变。

18、加大教研教改工作的力度,保证其经费的投入。各校务必进一步改变教研工作单一化、形式化,教改工作不够深入的弊端,要从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入手抓实抓好教研教改工作。教师要实行坐班制,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要从权威式的传授型向民主性的研究型、引导型转变,使学生从被动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要从外压式的强制性教育向内调式的自我教育转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落实在行动上。在教研室的组织协调和各校的相互协商下,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校际间的教研交流活动(包括全县性的公开课)。

19、按照新课程要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大力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和自主式的教学形式,着力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四十五分钟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三十分钟完成,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教学的互动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主动的学习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0、着力营造浓厚的学风、严谨的教风、奋发向上的校风,向环境要质量;要充分了解学生,强调45分钟课堂效率,提高训练效果,向过程要质量。要树立奉献为上的职业道德,强调负责勤勉的工作作风,崇尚张驰有节的学习习惯,严格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强化学校间,教师间和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向合作要质量。

21、大力倡导在公平均衡前提下的分层教学,要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快慢班,坚决反对以学生成绩给学生排队的做法,坚决摒弃以成绩优劣而“导优疏劣”的风气,在此基础上,在均衡分班与管理的前提下,倡导学生意愿与学科水平,通过走班制、分层辅导、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分层教学。

22、着力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德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教育工程,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各初级中学要坚持“学校工作,德育为先”的原则,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根据教育局“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出实施细则,突出德育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做到五个一齐抓,即德智体一齐抓,各年级一齐抓,各学科一齐抓,好、中与学困生一齐抓,课内外一齐抓。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23、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各初级中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省地有关文件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积极推进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4、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把计算机、远程教育等信息网络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师生共享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推动“跨越式”发展进程。

25、切实搞好控辍防流工作,保证初中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保证困难学生能够入学,“控辍保学”取得明显成效。

26、实行教育教学质量测评监控奖惩制度。全县初中分两类进行考核。一类初中为独立初中、完中的初中部和民办初中;二类初中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初中部。纳雍二中、雍安育才高级中学在计算时按每科减去5分平均分后,再进行计算。

(1)设立教育质量奖。

学校教育质量成绩=学校的督查教育教学成绩×0.4+各校抽测成绩各科平均分×0.3+各校九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各科平均分×0.3。名列全县一类学校前九名的,分别奖学校12000元、11000元、10000元、9000元、8000元、7000元、6000元、5000元、4000元;名列二类学校前三名的,分别奖学校8000元、6000元、4000元(一类学校初中在校生不足800人、二类学校初中在校生不足300人的,减半奖励)。

(2)设立教学成绩奖。

①教学成绩由抽测科目成绩总均分的40%与毕业学生中考成绩总均分(学生数超过招生数90%的按实际计算,不足招生数90%的按招生数的90%计算)的60%构成。名列全县一类学校前九名的,分别奖学校9000元、8000元、7000元、6000元、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奖抽测科目及初三任课教师12000元、11000元、10000元、9000元、8000元、7000元、6000元、5000元、4000元;名列二类学校前三名的,分别奖学校7000元、5000元、3000元;奖抽测科目及初三任课教师8000元、6000元、4000元(一类学校初中在校生不足800人、二类学校初中在校生不足300人的,减半奖励;所教科目均分低于全县相应类别学校均分除以90%的,不予奖励)。

②中考一类学校各科成绩总均分(学生数超过招生数90%的按实际计算,不足招生数90%的按招生数的90%计算)在全县同类学校均分或以上,学生单科成绩在一类学校1-10名的,奖任课教师各150元;11-100名的,奖任课教师各100元;101-300名的,奖任课教师各50元;总均分低于同类学校总均分的,减半奖励。中考二类学校各科成绩总均分(学生数超过招生数90%的按实际计算,不足招生数90%的按招生数的90%计算)在全县同类学校均分或以上,学生单科成绩在二类学校1-5名的,奖任课教师各150元;6-20名的,奖任课教师各100元;21-50名的,奖任课教师各50元(总均分低于同类学校总均分的,减半奖励;如果二类学校学生达到一类标准的,按一类标准奖励)。

③抽测各科成绩总均分列一类学校前九名的,分别奖学校20000元、18000元、16000元、14000元、12000元、10000元、8000元、6000元、5000元;名列二类学校前三名的,分别奖学校10000元、8000元、5000元;由学校制定方案奖励到教师(一类学校初中在校生不足800人、二类学校初中在校生不足300人的,减半奖励)。

(3)凡学校教育质量成绩低于一类初中教育质量成绩平均分25-30分和30以上的,分别处罚学校2000元、4000元;低于二类初中教育质量成绩平均分25分以上的,处罚学校2000元。

(4)中考和参加抽测科目单科平均分低于一类学校平均分15-20分和20分以上的,分别处罚学校任该科目的教师1000元、2000元;单科平均分低于二类学校平均分15分以上的,处罚学校任该科目的教师1000元。

(5)获奖学校或教师,同等条件下,评先选优、晋级晋职优先。

(6)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绩处于一、二类初中末名的,第一年校长诫勉谈话,教职工不能评先选优、晋职晋级;连续两年处于末名的,校长免除职务,教职工作转岗或解聘处理。但纵向比均分差值(即该校教学成绩均分与全县均分的差与上年相比)超过10分的不予处罚。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