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珪 |
释义 | 1 东汉末年大臣陈珪,字汉瑜,下邳(治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广汉太守陈亹之孙,太尉陈球之甥,吴郡太守陈瑀(一作陈璃)、汝阴太守陈琮的从兄弟,陈应、陈登之父。沛相。 中文名:陈珪 国籍:东汉 出生地:下邳(治今江苏睢宁西北) 职业:沛相 ◎ 历史传记吕布之沛相。从父球,汉光禄大夫。珪与袁术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术图篡逆,以书招珪,珪中子应时在下邳,术并胁质应,图必致珪,珪书斥之。及吕布袭徐州,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术遣使韩胤以僭号议告布,并求迎妇。珪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于是往说布从曹公。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追还绝婚,械送胤,枭首许市。珪欲使子登诣曹公,布不肯遣。会使者至,拜布左将军。布大喜,即听登往,并令奉章谢恩。登见公,因陈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太祖即增珪秩中二千石。后布从曹公讨术,布用珪策,遣人说韩暹、杨奉,使与己并力共击术军,军资所有,悉许暹、奉。于是暹、奉从之,术大破败。 ◎ 演义传记曾任沛相,后养老在家。吕布欲与袁术联姻,他竭力劝阻。曹操赠其秩中二千石,拜陈登为广陵太守,嘱其父子为内应,以图吕布。建安三年(198),曹操攻吕布,布出战,命他守徐州,他趁机与糜竺将城献给曹操,被加赠十县之禄。 ◎ 三国名士三国时期是士族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三国时有许多名士,而陈珪是其中之一。 所谓名士,是指界于“仕”与“隐”之间的一批知识分子。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景观,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名士的大量出现,跟魏晋时代名教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名士也可以解释成“名教之士”,但是,名教(其实质性内核仍为儒学)除给名士们注入入世的情结和道德人格之外,在礼法制度大坏的魏晋时期,名士们更多的是吸取了玄学中的玄远之思和高尚节操,即主体个性上的独立和自由。在伦理宗法社会里,名士尊重个性的价值观往往跟礼法发生冲突,这就决定了名士既不像笃儒之士那么热衷于仕进,又不像高隐们那样放弃人间的生活。 早期名士文化受隐逸文化的影响,总体趋势上表现出远世高志的一面,但是,名士跟隐士不同,隐士为了追求个性的自由,自原放弃世俗的生活,寻求出世之乐,以葆性情之真。名士虽也视个性自由为人生第一要义,但他们仍心存“兼济”之志,其价值观显然跟隐士不同。为了实现其济世的理想,名士可以在保持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跟“正真”的官僚接触,并存在着以此打通仕途的幻想。随着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显露,私家讲学之风的不断盛行,以及侠文化中气节豪情内涵的不断渗入,名士文化从重“无为”之“隐”发生了向“有为”立身的转变。名节之士,以布衣之身,从宋元以前的置身山林或行走江湖,一变而为设馆授徒、主持讲坛、批评朝政、裁量人物,其干政的手段从当初的亲身入仕到旁观清议,虽然其“仕”之情结未改,但对“仕”和“仕途”的认识却更为全面了。 名士虽有出“仕”的欲望,却又保持着“在野”的情怀。他们出仕绝不像真正的儒士那么执着,而始终对官场保持一定的距离,绝不同流合污。无论“仕”“隐”,对他们而言,都已落入第二义。洁身自好、守持心性真实,才是他们最大的人生追求。所以他们能在强权面前从容不迫,不为淫威所屈服,面对物质生活的困窘,也能泰然处之,安贫乐道,吟啸自如。名士文化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以精神上的超脱或者独立在现实的社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表现出人格完整的价值取向和个性自由的追求。 ◎ 演义故事在《三国演义》中,陈珪破坏吕布和袁术的联姻,见《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时陈元龙之父陈珪,养老在家,闻鼓乐之声,遂问左右。左右告以故。珪曰:“此乃疏不间亲之计也。玄德危矣。”遂扶病来见吕布。布曰:“大夫何来?”珪曰:“闻将军死至,特来吊丧。”布惊曰:“何出此言?”珪曰:“前者袁公路以金帛送公,欲杀刘玄德,而公以射戟解之;今忽来求亲,其意盖欲以公女为质,随后就来攻玄德而取小沛。小沛亡,徐州危矣。且彼或来借粮,或来借兵:公若应之,是疲于奔命,而又结怨于人;若其不允,是弃亲而启兵端也。况闻袁术有称帝之意,是造反也。彼若造反,则公乃反贼亲属矣,得无为天下所不容乎?”布大惊曰:“陈宫误我!”急命张辽引兵,追赶至三十里之外,将女抢归;连韩胤都拿回监禁,不放归去。却令人回复袁术,只说女儿妆奁未备,俟备毕便自送来。陈珪又说吕布,使解韩胤赴许都。布犹豫未决。 2 三国时魏国大臣陈珪,魏国司马,与东汉末年陈珪不是同一个人。以参谋的身份参加了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的战役。 ◎ 相关记载《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凡八年【五〇九】司马出征 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馀里。诸将欲击之,懿曰:“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且贼大众在此,其巢窟空虚。直指襄平,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衍等尽锐趣之。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使衍等逆战,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秋,七月,大霖雨,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月馀不止,平地水数尺。三军恐,欲移营,懿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懿皆不听。司马陈珪曰:“昔攻上庸,八部俱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懿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朝廷闻师遇雨,咸欲罢兵。帝曰:“司马懿临危制变,禽渊可计日待也。”雨霁,懿乃合围,作土山地道,楯橹钩冲,昼夜攻之,矢石如雨。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八月,渊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却兵,当君臣面缚。懿命斩之,檄告渊曰:“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迎之。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得礼邪!二人老耄,传言失指,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渊复遣侍中卫演乞克日送任,懿谓演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馀二事,但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任午,襄平溃,渊与子修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斩渊父子于梁水之上。懿既入城,诛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馀人,筑为京观。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皆平。渊之将反也,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谏,渊皆杀之,懿乃封直等之墓,显其遗嗣,释渊叔父恭之囚。中国人欲还旧乡者,恣听之。遂班师。 3 明初大臣◎ 人物简介陈珪(1335-1419)泰州人。明洪武朝从大将军徐达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改燕山中护卫。建文朝历任副千户、指挥同知、都督佥事。永乐朝从成祖出塞为前锋,积功至指挥同知,累迁都督佥事,封泰宁侯,禄千二百石。永乐四年(一四零六年)五月,改建北京城及宫殿,泰宁侯陈珪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董治其事”。陈珪计划周密、条理分明,在建都工程中尽心尽力,深得皇帝器重和信任。陈珪卒于一四一九年,享年八十五岁,赠靖国公,谥忠襄。他的后代子孙共有十三人相继承袭爵位,直到明朝灭亡。 ◎ 史籍记载《明史》——列传第三十四 陈珪,泰州人。洪武初,从大将军徐达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改燕山中护卫。从成祖出塞为前锋,进副千户。已,从起兵,积功至指挥同知。还佐世子居守。累迁都督佥事,封泰宁侯,禄千二百石。佐世子居守如故。永乐四年董建北京宫殿,经画有条理,甚见奖重。八年,帝北征,偕驸马都尉袁容辅赵王留守北京。十五年命铸缮工印给珪,并设官属,兼掌行在后府。十七年四月卒,年八十五。赠靖国公,谥忠襄。 子瑜嗣。二十年从北征。失律,下狱死。兄子钟嗣。再传至瀛,殁土木,赠宁国公,谥恭愍。弟泾嗣。天顺六年镇广西。明年九月,瑶贼作乱,泾将数千人驻梧州。是冬,大藤贼数百人夜入城,杀掠甚众。泾拥兵不救。征还,下狱论斩。寻宥之。卒。子桓嗣。弘治初,镇宁夏。中贵人多以所亲冒功赏,桓拒绝之,为所谮,召还。卒。数传至延祚,明亡,爵除。 4 明代教育家北栅人,明承事郎。天顺四年,与弟陈璋(将仕郎)在乡中倡建“凤岗书院”并岁捐膏火,置学田,开虎门教育之盛。该书院及办学传统延至民国,其倡教励学,人才迭出,功垂莞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