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别名:流胶病

病原中文名:木薯萎蔫病黄单胞菌

病原拉丁学名:Xanthomonas manihotis(Artheodet Bey.)Stars异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ihotis Starr.

病害类型:细菌

主要危害作物:木薯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茎部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部,属系统性分布为害整株病害。叶片染病形成湿色角斑,湿度大时其上流胶,初为白色粘液,后变为黄褐色,致植株萎蔫、流胶。茎部染病常致茎凹陷,分泌出大量胶质物,加速叶片枯萎。块根染病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根系及维管柬出现干腐,严重的全株死亡。

病原信息

菌体杆状,极生单鞭毛,大小1.1~1.2×0.3~0.4(um),多数单个排列,少数3~4个连接成短链。不产生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传播途径

病菌在老熟茎秆的韧皮部里存活,主要靠带菌的种茎进行远距离传播,此外雨水、昆虫、病土及带菌工具也可传播。生产上栽种染病病株,发芽不久,叶柄及茎上即流胶,胶内病原细菌经雨水传播到健株上,先在叶片上形成角斑,湿度大时病部也流胶,使病斑内细菌由导管经叶片转移至茎内,并向上下移动,造成发病流胶。

发病条件

高温多雨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

(1)实行植物检疫。繁育、栽植无病苗。

(2)锯苗后,用70%酒精擦洗锯面消毒。

(3)实行轮作,重病田块土壤休闲6个月,也可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

(4)健株发芽时,发现病株后要连根拔除,放入塑料袋内携出圃场深埋或烧毁。拔除病株后隔2~3周再进行补栽。(5)选用耐病品种如一支香等。

(6)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前用饱和石灰水浸泡种茎,病田土壤和农具要进行消毒,控制病田流水和土壤传入无病田块。

(7)必要时喷洒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5: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