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沉思与抉择 |
释义 | 作品名称:沉思与抉择 创作年代:2009年 作品出处:《复兴之路》 文学体裁:配乐诗朗诵 作者:刘星 作者刘星。 朗诵者瞿弦和,丁建华。 朗诵时间、地点2009年9月20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诗歌简介主要是反映1966年到1976年那段动荡的日子。但是,诗歌的作者却没有直白地表达,只是婉转地抒发。既正视了历史,又更多地让人们看到希望。 中国,要走向复兴之路了,雄狮开始醒来,它将震动世界! 全文如果不是为寻找历史是在哪里转弯 如果不是为寻找民族复兴新的起点 谁还愿意揭开往日的伤口 谁还想回首那曾经的劫难 大地说 那十年她很累 很累 因为她的上空有一个沉重的云团 天空说 那十年她很苦 很苦 因为她的眼底有一场不停的动乱 小草 惊奇的问 参天大树为啥还会折断 田埂 不解的说 杂草怎么比麦苗还光鲜 人们发现 民族的脚步 在渐渐放慢 人民在问 这样的折腾何时能完 那一年 曾经在历史转弯处站立的伟人 一个 接着一个 地去了 迷了途的马儿 在大野上嘶鸣 飞散了的孤雁 在苍天里呜咽 恸哭后的民族开始思索 思索 那已经走不下去的道路 能不能峰回路转······ 雷终于来了,撕开阴霾万里 风终于来了,荡涤尘埃漫漫 雷电中回响着人民对“四人帮”的宣判 风雨里人民在寻找道路,中国在寻找航线 历史在选择中国 中国在酝酿改变 1978年的初冬是一个特别的季节 冰河在撞击 地火在翻卷 当钟声在十里长街上再一次响起 一个震天动地的消息让世界惊叹 这一天中国拨正了航线 这一天人民扬起了风帆 共和国从此又一次走进春天 历史的老人笑了 因为在历史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人的雷霆之声 又一次在大地和天空中回旋 朗诵者之感“刘星老师的《沉思与抉择》是一篇需要反复思量的朗诵稿,《复兴之路》作为祝福祖国母亲的庆典创作,不回避国家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过的挫折,这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我们人民的勇气,体现了对今后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丁建华说,“就朗诵而言,我们正视历史,但不刻意去渲染某种埋怨的情绪。” 她认为,有了《沉思与抉择》扎实的铺陈,因而能让观众更由衷地体会到,历史的脚步走向“春天的故事”时,是如此不易、如此厚重。丁建华说:“最终我们选择用一种婉转而深情的口吻,去表现这一凝重而深刻的作品。” 丁建华透露,在参演《复兴之路》的过程中,有不少业内同行、艺术爱好者曾对她表示,非常关注《沉思与抉择》的创排。一些观众坦言,在聆听诗文时不禁热泪滚滚。 “的确,整个演出过程,让我的心潮一次次激荡,也让我站在舞台上,回忆起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一幕幕画面。”丁建华感慨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