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车学藻 |
释义 | 人物简介车学藻,男,汉族,1917年出生,山东省荣成市泊于镇海西头村人。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西军区副政委。 个人简历车学藻从11岁(1928年)开始,在小学、高小读书6年。在中学学习时期,因参加反对蒋介石的活动,险被开除学籍。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胶东军区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等职。1941年,车学藻任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车学藻参加攻打莱阳县留格庄战斗,身负重伤。期间,参加过胶东5个月反投降、多次反“扫荡”和大夼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车学藻任15团政委,随部队从龙口乘小船渡海到东北,在辽宁庄河登陆。到东北后他任10师29团政委。1946年5月24日至6月4日,东北野战军四纵奉命发起了鞍山海城战役。10师29团在11师和炮团的大力支援下,向鞍山发起进攻,全歼国民党的60军184师551团。被28团、30团包围在海城的国民党184师师部及其部队,在东北野战军的强大军政攻势下,184师师长潘朔端率552团和师直2700多人起义。根据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的指示,时任10师代理政治部主任的车学藻进城迎接潘朔端,带领其在29团的护送下,开往析木城。28团、30团等乘胜南下,在辽南保二团、保三团的密切配合下,攻歼大石桥敌550团。由于此役战果辉煌,第四纵队获得东北民主联军首长、辽东军区首长通令嘉奖。主攻鞍山、海城、大石桥的29团、28团、30团,分别被命名为“鞍山团”、“海城团”和“大石桥团”。 1946年10月至1947年5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地区,车学藻任安东市(今丹东)保安副司令兼副政委,他奉命组建武工队坚持在凤城、横川地区开展敌后斗争。武工队坚持一手拿枪、坚持敌后斗争;一手拿算盘,发动群众保卫土改果实。在敌后斗争最严峻的时候,他们采取打击最弱最坏的敌人,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铲除国民党军的依托,犹如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武工队打得敌人焦头烂额,并数次粉碎敌人的围剿,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地配合主力打击敌人,一直坚持到战略反攻。1947年12月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给予车学藻记大功两次,并颁发英雄奖章,通报嘉奖,还向车学藻的家乡发去“喜报”。 东北解放后,车学藻随所在42军26师参加了平津战役。在丰台一线包围了北平,直到北平和平解放。之后,所在部队又奉命为保证大军南下后方的安全和解决前进的障碍,拔掉了安阳据点,肃清了鄂豫皖大别山冯春波匪首属下数千人。 全国解放后车学藻任126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为减轻人民的负担,随同部队被调到黑龙江搞大生产。 1950年,车学藻任42军126师政委、师党委书记。他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批开赴朝鲜前线。在朝鲜战场,126师在粮食不济,以大豆草根充饥,弹药耗尽,用石头代替武器的困难条件下,各级领导指挥坚定正确,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发扬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做到守如泰山,攻如猛虎,涌现出将自己身体压在敌人的铁丝网上,让突击队员踏着身体冲过去夺取了敌人高地的战斗英雄李元志;以一个连的兵力歼灭李伪17联队山炮营,取得毙伤敌18名、俘敌71名、缴获山炮6门、汽车11辆、高射机枪6挺、长短枪53支的辉煌战绩的英雄群体377团9连等一批英雄人物和模范集体,为夺取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6年至1958年,车学藻任湖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8年至1961年,车学藻任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1964年,车学藻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南局工交政治部主任、部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车学藻遭受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织为他平反昭雪,重新安排了工作。 1986年,车学藻任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97年4月按副省长级离职休养。 军衔荣誉1955年,车学藻被授予大校军衔。车学藻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荣获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和二级解放勋章一枚。2001年,整理出版集自传、诗集、散文集为一体的《晚霞诗文》。 逝世信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南局工交政治部主任车学藻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10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5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