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车悬
释义

车悬阵

古代阵法——车悬

很多人通过以日本的战国时期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或游戏知道了“车悬”,就误以为车悬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上杉家”所创。而事实上历史记载,骑兵车悬阵的创始人为汉朝的名将霍去病。

研究霍去病大迂回战略的具体运用,从中可以发现,大迂回战略不仅仅是个方略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作出大迂回的决策需要雄才大略的统帅,执行大迂回战略任务需要一支良好的战术,否则大迂回战略只能是纸上谈兵。 霍去病正是根据他的思路创造出了一阵全新的骑兵阵法——车悬。

过去骑兵的战术大部份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即使是骑兵战术的祖师爷匈奴人也只有这些。但这时的骠骑将军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玩过三国八的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另看过日本电影<天与地>的朋友也能从影片中找到一些汉家骑兵的影子,哪里面出现过车悬之阵)车悬其实也就是突击战术的威力加强版,但比突击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击哪样一窝蜂似的一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前后,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时甚至还有意将横列的间隔拉得大一点,以使敌军有空隙可以躲,不至于堵住前军的路,留给后边的骑兵收拾)配合,等于一个骑兵版的锥行阵,不同之处在于宽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因为车悬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阵(至少相对步兵的阵来说是这样,并没有各兵种间有效的配合,纯骑兵的冲击战术),所以后世兵家大都不认为有此阵,如<曹操兵法>,<将苑>(诸葛亮),<百战奇略>(作者不详,成书于宋代)都对此阵抱不置可否的态度,但是这种阵法却在当时纵横大漠,无人能当。只是随着中国骑兵的衰弱,后人无法亲身感受其威力罢了。

日本的车悬阵

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车悬不是指形态,指的是涵义。车悬是一种骑兵阵,军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也就是说,这种是一车轮战法。谦信用此阵,说穿了就是要冲散信玄队形,取信玄的性命。

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阵型当属上杉谦信的车悬。其在第4次川中岛合战中首次以1.2万人摆出该阵型,并斩杀信玄之弟信繁。谦信公凭此阵在北国纵横数十年未尝一败,其死后,上杉家势力大衰。可其子景胜摆出车悬时,仍能引起世人的惊呼“上杉不可轻也”

那么这种神奇的阵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有人直接把他认为是车轮状,也有人把他认为是螺旋状,可到底长什么样,几乎没人能够说出个大概来。目前有这些猜测:

回答一:螺旋状的布阵,往复地前进 接敌时,先以铁炮齐射,然后向右退回 接着是弓队,齐射后向右退回 然后是先锋冲击,向右撤离 二队冲击,向右撤离,铁炮接上射击.... 如此繁复的动作,没有经过10年以上的训练和配合根本不可能做得出来。而上杉氏经两代而失去此阵的原因并非不知训练方法,而是家臣团的丧失:经过御馆之乱和新发田叛乱,上杉家臣再也无如此团结,且景胜的威望也无法使家臣团结在他周围如指臂使。但这一切只是推测,历史上并没有真实的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车悬的存在,一切谜题,只有等待后人揭示了。

回答二:据说车悬阵的与方圆阵相似,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不同之处在于,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不容质疑,这种战术是很优秀的。车悬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总之,这个阵一般的大名玩不转。

回答三: 车悬可能只是一个想象的阵法。实战中真布下这么个阵形,各备都在移动之中,一旦发生意外——比如骑兵被冲击的时候,陷入胶着无法及时撤离,那么后面铁炮、弓各备看不到前线形势继续按照既定战术移动,会导致本阵两翼完全暴露。而且,这样纸上谈兵的作战思想,完全无视战场瞬息万变的具体情况,这不现实。

目前比较公认对车悬的认识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进攻式兵阵,进攻方式为车轮状,而正常列队并非如此,由于上杉谦信一直喜欢主动进攻,所以才用了一阵极易让士兵们迅速全面发动冲锋的阵法。大体的冲锋方式可以做到先锋进行侧翼迂回冲锋之后,并不缠斗,而是迅速像弧线一样离开,如果对方发动追击,第二波冲锋就会对追击敌军形成合击之势。如果敌军任由前军冲阵而走,那么就有后续第二第三拨部队持续进行弧线冲击,这样多股部队轮流冲击同一军阵,带来的必然后果是敌军士兵开始疲惫不堪,上杉军的部队却精力充沛。 事实上,这种阵法的可行性很低:首先这种阵法仅限于进攻,其余时刻用处不大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战国时日本的战斗非常机械,习惯按照固定方式布阵,整个军队固于一处,虽然可以提升部队战斗力,但是也给了像车悬阵这种非常灵活的阵法以用武之处。

类似于西方的古罗马方阵,在进攻时顽固的固守阵型,遭遇安息人灵活异常的骑射部队时瞬间 成为箭靶。马其顿也曾出现过巨大的长枪方阵,那些长枪威力惊人,但是代价就是将军队愚昧的整合在一起,与罗马部队作战时,竟然因为山地地形导致阵型破碎,长枪的不便就成了他们最大的杀手,于是遭到了罗马部队的屠杀。

而中国由于孙子对军队的水论一直比较流行,所以很少固定的使用军阵。但是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且考虑其扬名的川中岛合战武田信玄摆出的鹤翼来看,车悬确实是武田军的克星。由于鹤翼之阵的阵势有利于对对敌形成包夹之势(鹤翼之阵的优势在于敌军主力正面冲锋之后,两翼对缠斗的部队进行包围夹击),但上杉歉信的部队轮番对本阵进行攻击,且做出弧线型冲锋后迅速脱离战场,并为与中军 缠斗,且部队分批次冲锋,导致鹤翼之势无法找到准确的时机进行收拢,以致不能形成对上杉军的夹攻反倒由于部队分散排列使得武田本阵兵力不足险些崩溃。但是,上杉歉信却未能扩大战果,虽然武田援军到达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也反映出早期的车悬之阵整个部队冲锋过后重整能力不足,且威力主要集中在突击点的问题。

而且,考虑到当时日本军队的兵种搭配,弓箭手和铁炮等其他部队位置难以固定,但是这类部队在活动中威力往往较弱,尤其是铁炮,第一轮齐射之后几乎很难在行动中补充弹药。所以,属于风险极大的阵型,第一轮冲锋如果不能取得预想战果,往往会令军队陷入被动。

但是上杉时期军队战斗力较强,并为形成劣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