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清之际的思想与言说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赵园 著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版 次:1 页 数:161 印刷时间:2010-8-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309074659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本丛书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 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目录序 说“戾气” 时间中的遗民现象 谈兵 我读傅山 附录: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后记(节录) 《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续编》后记(节录) 征引书目 作者简介 著述年表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说“戾气” 明代的政治暴虐,已是一个常识性话题,且已获得某种象喻资格——常常被人因特定情境而提到,如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丁易那本《明代特务政治》,就是当时的讽喻之作。一时的左翼史学家,很少不利用这现成的题材的。我以为,较早而有力地运用了这个象喻的,仍然是鲁迅。这是后话。在本文中,我更关心,亲历过那时代的士大夫的反应和反应方式,尤其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批判及其所达到的深度,以及他们对其所置身其间的时代氛围——也即他们本人的生存情境的感觉与描述。明代学术虽以“荒陋”为人诟病,明代士人却不缺乏对自己时代的批判能力,尤其在明清之交,在经历了劫难的那一代人,在其中的思想家。那一代士人中的优秀者所显示的认识能力,为此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士大夫所不能逾越。 我注意到了王夫之对“戾气”。对于士的“躁竞”、“气矜”、“气激”的反复批评。以“戾气”概括明代尤其明末的时代氛围,有它异常的准确性。而“躁竞”等等,则是士人处此时代的普遍姿态,又参与构成着时代氛围。我还注意到同处此时代的著名文人,与如王夫之这样的大儒的经验的相通:对上。.文所说“时代氛围”的感受,以至于救病之方;尽管他们完全可能是经由不向的途径而在某一点上相遇的。但这绝不像是偶然的邂逅。事实与认识的积累,使得有识之士在不止一个重大问题上默契、暗合。就本文所论的问题而言,我注意到的,就有钱谦益的有关议论。 钱谦益以其文人的敏感,也一再提到了弥漫着的戾气。他在《摹刻大藏方册圆满疏》中描述他对于世态人心的体察:“劫末之后,怨怼相寻,拈草树为)-j兵,指骨肉为仇敌,虫以二口自啮,鸟以两首相残……”(《牧斋有学集》卷四一,页一三九九)他说到普遍的“杀气”,说“刀途血路”,说毁灭人性的怨毒和仇恨。他另由一时诗文,读出了那个残酷时代的时代病:“兵兴以来,海内之诗弥盛,要皆角声多,宫声寡;阴律多,阳律寡;噍杀恚怒之音多,顺成啴缓之音寡。繁声人破,君子有余忧焉。”(《施愚山诗集序》,同上书卷一七,页七六o)“噍杀”是他常用的字面。以降清者作此诗论(所论且多为遗民诗),你得承认,是需要点勇气的。由此不也可见钱氏的气魄?无论开的是何种药方,钱谦益是明明白白提到了“救世”的。他所欲救的,也正是王夫之顾炎武们认为病势深重的人性、人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