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闽南区域发展史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施伟青,徐泓 主编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 版 次: 1 页 数: 319 印刷时间: 2007-10-1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11055975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 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二、闽南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既向往追寻中华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地保持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既依归中华民族大一统政治文化体制并积极为之作出贡献,又不时地超越传统与现实的规范与约束;既有步人之后的自卑心理,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意识;既力图在边陲区域传承和固守中华文化早期的核心价值观念,却又在潜移默化之中造就了诸如乡族组织、帮派仁义式的社会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可以把许多看似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人文因素,有机地磨合和交错在一起。也许正是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闽南区域文化及其社会经济的持续生命力,从而使得闽南社会及其文化影响区域能够在坚守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有所发扬,有所开拓。我们通过对于闽南二元结构文化结合体的研究,应该有助于对于中华文化演化史的宏观审视。 三、闽南文化是一种辐射型的区域文化。从地理概念上说,所谓闽南区域,指的是现在福建南部包括泉州、厦门、漳州所属的各个县市。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说,闽南文化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以上的区域。由于面临大海的自然特征与文化特征,使得闽南文化在长期的传承演变历程中,不断地向东南的海洋地带传播。不用说祖国大陆的浙江温州沿海、广东南部沿海、海南沿海,以及祖国的宝岛台湾,深深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带有变异型的闽南方言社会与乡族社会,即使是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海外的许多地区,闽南文化的影响所及,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因此,闽南文化既是地域性的,同时又是带有一定的世界性的。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之下,研究闽南文化尤其显得深具意义。 闽南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深刻的,其表现形式是多姿多彩的。为了把闽南文化的整体概貌比较完整地呈现给读者,我们把这套丛书分成十四个专题,独立成书。这十四本书,既是闽南文化不同组成部分的深入剖析,同时又相互联系、有机地成为宏观的整体。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一方面对于系统深入地研究闽南文化有所推进,另一方面则更希望人们对于闽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和眷念,让我们的家园文化之情,心心相印。 图书目录导论 第一章 史前时期的闽南 第一节 以“漳州文化”为代表的闽南旧石器时代文化 第二节 闽南新石器时代文化 第二章 先秦秦汉时期的闽南 第一节 三苗——东南土著民族的代表 第二节 七闽——三苗以后的诸蛮文化之一 第三节 越和百越——东南民族的泛称 第四节 秦统一后的闽南 第五节 西汉时期的闽南 第六节 东汉时期的闽南 第三章 魏晋至隋唐五代闽南的发展 第一节 中原人民迁入闽南的概况 第二节 闽南社会经济的进步 第三节 封建政府对闽南的控制 第四节 闽南教育及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闽南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移民 第二节 宋元时期闽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宋元政府对闽南的控制 第四节 宋元时期闽南的思想文化 第五章 明清时期闽南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闽南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明清时期闽南的政治概况 第三节 海外移民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闽南文化 第六章 民国时期的闽南 第一节 闽南的政治概况 第二节 闽南的经济 第三节 教育出版医疗卫生 第四节 宗教戏剧艺术工艺美术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闽南 第一节 厦门 第二节 漳州 第三节 泉州 第四节 闽南与台湾的交流 后记 书摘插图第一章 史前时期的闽南 传统看法认为,史前时期的历史是指自人类活动开始,直至夏朝建立以前这一阶段的历史。这一阶段时间跨度较大,大约从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 考古学家把从人类起源开始到农业出现以前的漫长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其时间同地质上的更新世大致相当。就宏观而言,旧石器时代约占人类历史总长度的99.9%以上。在这样漫长的时间段内,人类体质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经历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个阶段,体态由猿人向现代人过渡,脑容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作为主要标志,故而旧石器时代考古也以打制石器的发现为基础。我国的旧石器考古开展较晚,中国第一批有正式记录的旧石器是1920年由法国神父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发现的一块人工打制的石块及两块石片。而闽南地区乃至整个福建省的旧石器发现则更晚至1989年9月,时任漳州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的曾五岳在漳州北郊的莲花池山首先发现了打制石器。在这以前,福建在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地图上尚属盲区,曾五岳先生的这次“凿空”般的发现揭开了福建旧石器考古的序幕,对福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后,考古人员又在漳州北郊调查发现了含113处地点的旧石器遗址群,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和系统研究。 福建境内旧石器文化的发现何以较其他各省为迟呢?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则华南古人类的迁徙扩散是由西而东,最终到达福建的,而福建东濒大海,因而成为古人类在华南大陆扩展的最后一站,古人类分布的时代必定相对较晚;二则由于第四纪全球性气候波动,尤其是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冰后期的到来,海平面迅速上升,即使那时沿海地区的古人类有遗物留存,也必定被海侵地层埋藏在地下深处或被海水淹没而难觅踪迹;三则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考古人员的实际调查工作迟迟未系统展开,也延误了旧石器文化在福建的发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