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族区域文化的审美人类学批评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者:张利群 著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1 印刷时间:2006-12-1 ISBN:9787563363438 作者简介张利群,男,汉族,1952年6月出生,湖北罗田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已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6部,发表论文180多篇。已完成2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广西社科规划项目,2项广西高校社科项目。获广西社科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广西高校社科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西文艺铜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广西教学成果奖3项(两项排名第一,一项排名第二)。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西优秀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 内容简介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活节奏快捷、生活内容与以往历史时代有许多不同之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经济全球化对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压力、生态和环境危机对人类生活的困扰、恐怖主义袭击的阴影等新的社会创伤把历史进步及其代价这个重大的历史哲学问题再次提到当代学者们的面前,人们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普遍呼唤,使每一个在有责任感的学者所从事的任何一项研究都具了超出学科狭隘视域的多重意义。现实中的许多新现象和问题需要理论作出解释。简单来说,当代中国学术面对的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有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而且必要,也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舞台。 从现实的角度看,有全球化的语境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的艺术实践方面,“乡愁理念”的文化逻辑有可能发生实质性的颠倒:前工业化社会的文化现象本身就是一个现实性的存在,全球化的压力和市场经济的矛盾使民歌等民族艺术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这里,怀旧不仅是苍白的,而且是可笑的。民族艺术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的重要范畴,它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文明的冲突和审美的抵抗,艺术的内容和意义方面的理论研究被推到了理论的前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审美人类学成为可能。 目录第一章 民族审美文化的现代发展 第一节 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弘扬 第二节 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的现代发展指向 第三节 广西民族审美文化建设个案剖析 第二章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民歌热”透视 第一节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历史遭遇与现代境遇 第二节 民歌的文化定位及其现代发展 第三节 民歌节的本义和意义 第三章 歌圩及其民歌文化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歌圩形成的条件和缘由 第二节 民歌文化研究的现代多维视角 第四章 刘三姐“歌仙”形象的文化建构 第一节 刘三姐的民间文化身份辨析 第二节 刘三姐形象的神化与人化的双重建构 第三节 刘三姐文化的深层内蕴和特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