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意村 |
释义 | 民意村位于平昌县东北部,与通江县三溪乡接壤,距县城30公里,辖14个社, 民意村交通四通八达,公路网络已形成,村道公路已全部实现水泥硬化,全村设立村小学1所,村级卫生站1所;光纤电视入户率85%,程控电话社社通,移动、联通信息网络覆盖全村。 民意村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高,主产优质水稻、小麦、玉米;蚕桑生产是传统的优势养殖业,劳务输出更是异军突起。 民意村的“变迁” 民意村是元山镇的一个小山村,2001年温总理来到村视察,面对当时落后的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环境,温总理亲切嘱托该村人发扬”实干改变面貌,苦干促进发展“的巴中精神,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短短4年,村民生产、生活、生存条件得到根本改善。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元,较2001年增长570元,年均递增12%;粮食总产实现1620吨,增长500吨,年均递增11%。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 该村依靠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建好千亩优质水稻、千亩优质玉米、千亩优质油菜等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以生猪为龙头,以栽桑养蚕为辅助,以稻田养鱼为补充。科技种养,实现了粮钱双增。全村人平年出栏生猪1.5头以上,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5户。2004年养蚕收入逾10万元。新建鱼池30口,稻田养鱼600亩,渔业年产值50万元。靠大办养殖人平增收150元;全村年输出劳动力1100人(次),劳务总收入210万元,家庭总收入超10万元的劳务大户10户,靠劳务产业人均收入逾1000元。 为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2001年以来,该村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一事一议,实行全民公决,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30多万元,投劳1.1万个,建村级水泥路800米,文明石板路4800米,社道路12公里,实现社社通公路,村级路保通保畅。新打机压井370口,整治渠系2500米,满足了“两保”用水需求。新建村级学校2幢2000多个平方,设8个教学年级20个教学班,年招生逾1000人。建村级卫生站2处,切实解决了村民"就医难"及子女"上学难"的现状。 经济的极大发展,同时促进了人居环境的尽快改善。4年来,仅3、9社公路一线,就新建砖混结构楼房70幢,户户瓷砖墙,地板光,光纤通,电话响,户平投入达5万元以上。 生态工程的实施,使森林覆盖率达45%,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无一人上访。村上4户五保户、2名孤儿得到了很好救助,贫困户由2001年的73户减至10户,较好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