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庙棋
释义

庙棋俗称和尚棋,流传在贵州广大地区。该棋古朴典雅,简单易学。棋盘棋子无文字,纵横斜走有路数,九子追一进庙子,子上宝顶定输赢。

由于苗家后生喜爱下庙棋,便选用长约80厘米、宽60厘米左右的上好青石,打磨光滑,錾刻棋盘。棋盘下端为一个大正方形,在正方形内纵横各錾3条线将其平均分为16个小正方形。在左右对角分别錾3条斜线网络棋盘,在大正方形左右两条纵线与横线的10个连接点錾成黄豆大的圆窝为棋位。棋盘上端是一个同小正方形一样大的等边菱形,称为“庙子”。在庙子4个角对角錾线,与下端连成一体。庙子的最高点称为“宝顶”。

庙棋的棋子也很有特色,没有文字标记,只有颜色区别。分别用花碗片和白碗片制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圆子,各制9颗棋子。

庙棋两人对弈,双方捡5颗子摆在棋位上。采取抓子猜有无的方式确定走子先后。双方排兵布阵几步后就开始寻找机会“吃子”:在一条直线上,1颗花子紧靠1颗白子一侧,白子另一侧为空位(无子),花子方推进1颗花子放在空位即为花子夹掉白子,俗称“夹吃”。被吃的白子取出棋盘,用1颗花子放在白子处。在一条直线上,两颗花子间有1个空位,白子方推进1颗白子放在空位即为白子挑掉花子,俗称“挑吃”。被吃的两颗花子取出棋盘换为白子。挑吃时若花子方一边有1颗子,另一边有两个子俗称“拗头”,不能挑吃。若两边各有两颗子则可挑吃4颗子,俗称“全挑”。4颗被挑吃的花子均换成白子。这棋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下起来却很复杂。奥秘之处在于换放棋子,棋艺精通者时时都要通观全盘,该吃则吃,该挑则挑。有时是连吃带挑,有时是连挑带吃。有时会弄巧成拙,因小失大,为夹吃1颗子反被挑吃两颗子。这棋以其中一方吃掉另一方4颗子,把最后1颗子追进庙子,逼上宝顶为结束。上宝顶方为输。由于这棋追逼"光杆司令"时要为其让路进庙,为此就时时玄机四伏,处处险象环生。光杆司令进了庙子仍不甘失败,看好棋路左冲右突,急上忽下,故弄玄虚,寻找战机,挑吃两子,杀开血路,绝地逢生。若棋逢对手,一两个小时也难决胜负。

庙棋的棋子可用木料制成圆子,上下两面分别涂抹不同的颜色。对弈时只用5颗棋子,吃子时将棋子翻面即可。还可用竹片等能识别正反的物件制成。于是人们随时随地下蹲围成圆圈,在地上很快就能画成棋盘,随意捡两种异物作棋子,就可以兴致勃勃地战几盘,满足盎然兴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