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

丛书名: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平装: 27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020043496

条形码: 9787020043491

商品尺寸: 22.4 x 16.8 x 1 cm

商品重量: 322 g

内容简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来源和话语空间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系统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语境、整体风格的形成、制度化建立、文学生产和传播控制等内在机制和外部制约等问题。这些问题和角度在过去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中,并没有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但它却是中国当代文学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具体到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无不与这些问题密切相关。《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还认为,80年代以后,经典写作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大众文学的发展以及传媒的不断发达,使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叙述、分析经典写作或主流文学现象的同时,也注意到大众文学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大众文学的阐释,是同类著作中不曾注意的。因此,这是一部体例和观念与过去的同类著作确有不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

媒体评论

书评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中,普遍认为它起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社会历史的断代方式,似乎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但事实并不这样简单,或者说,当代文学的发生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这里不仅有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实践和文化实践作为必要的语境和规约条件,须在“历史化”的过程中完成必要的资源准备,同时,历史叙事也须在形式中诉诸于意识形态的功能。

目录

绪论

一 当代文学的发生和来源

二 当代文学发展的特征

三 当代文学的话语空间

第一章 “当代文学”界说

第一节 基本文化方向的确立

第二节 文化语言的“转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化

第四节 剩余的“多元文化”

第二章 当代文学“合法性”的建立

第一节 第一次“文代会”现场

第二节 两个报告文本

第三节 作家身份的确立与危机

第三章 当代文学的外部资源

第一节 与俄苏文学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制度化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讨论

第四章 当代文学的内部制度

第五章 文学的现代性实验

第六章 “双百方针”时代

第七章 激进时期的文学

第八章 红色文学的繁荣

第九章 “革命”文学的高涨

第十章 在“禁忌”中开放

第十一章 文学的“蜜月”时代

第十二章 现代派文学(一)

第十三章 现代派文学(二)

第十四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一)

第十五章 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二)

第十六章 90年代:大众文学的兴起

第十七章 日渐分化的文坛

第十八章 市场背景下的文学生产

后记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