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车鼓弄
释义

车鼓弄又名弄车鼓、车鼓阵,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娱乐形式。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民间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前乡村迎神赛会,农闲节目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都会说“车鼓弄,三步进,三步退,弄过来又扭过去。”

历史传说

在台湾,名为车鼓阵的弄车鼓为主要的阵头之一,其音乐也常见于道教及台湾民间信仰的祭典上。

车鼓弄这种文艺形式的起源年代不详,来源说法不一。

第一种

有的说是梁山好汉为了救宋江,化装表演各种杂耍,其中有两个人抬着一面打鼓,鼓里暗藏短兵器,边表演边混进法场,救出了宋江。这种说法和民间另一种文娱形式——套宋江的传说一样,都和宋江有关。但是,另有一种说法和此说法相似,说是隋末,瓦岗寨义军首领程咬金为救秦琼,令将士扮作江湖艺人劫法场,人们为了纪念和仿效这种侠义精神,就将车鼓弄传承下来。

另一种传说

说是同安新圩某村有一对老夫妻,开豆腐店,夜里磨豆腐闷得慌,老夫妇彼此编歌对唱,互相打趣,借以驱除疲劳。後来,邻居听老夫妇唱歌,觉得生动而饶有风趣,便纷纷邀请他们到家里去唱。但他们原来是磨豆腐时唱的,到别处唱总不能背个笨重的石磨去。因此,老夫妇便想出一个主意,用斗篮代替石磨。石磨像个大鼓,故称“车鼓”。“车”是“车转”的意思。“车鼓弄”就是抬着鼓,转动身子表演的意思。後来演唱逐渐从室内到室外,表演道具也就用轻便的篾篮代替笨重的石磨,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形式。

而潘土车鼓的演化形成,相传是明朝初年,潘土村林氏祖先从安溪迁入潘土时,人丁稀少,粮食短缺,衣不蔽体,饱受饥寒。因此冲安溪清水岩请来清水祖师公香火祭祀膜拜。村民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和睦奋斗。後来潘土村成了同安人口最多的村落,在农牧渔各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旧时的村民都认为这是上天祖师公与祖宗的庇护。所以,每年逢清水祖师诞辰及祖先的祭祀日,就隆重举行祭典,同时聘请民间戏曲、歌舞助兴,其就有当时流行的车鼓弄。一老太婆观看社戏、舞蹈,一时兴起,挑起菜担子情不自禁融入车鼓弄阵中扭起来,同时招令儿子、媳妇、孙子一起跳,以示对祖师和祖先的虔诚。人们认为这种车鼓弄形式热烈欢快,竟争相模仿,逐渐演化成今日的潘土车鼓弄;称老太婆这一角色为“火鼎婆”,担子的一头为火笼,另一头为青菜,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创业时挨冻受寒、咽菜吞糠的日子。而数对今童玉女则是表示祈求人丁兴旺、平安福达的意思。

派别

关于车鼓阵来源,台湾传承艺师及研究学者有不同说法,主要可分成两派。

一派主张产生于台湾本土,传说清代台湾南部大旱,百姓日夜祈雨,上天终降甘霖,百姓于是取出日常乐器同欢谢天,逐渐演化成阵头。一派则认为源自中国大陆, 说法又有不同,一是认为来自中原地区秧歌,随南迁移民传至福建,结合南管、歌仔,明清两代又随移民渡海来台,落地生根。一是认为源自唐宋时代的「三杖鼓」,明清时,称为「三棒鼓」,又称为「花鼓」,表演时腰系铃鼓,颈则绑锣,抛掷嵌有铜钱的棒棍演出。又有认为源自漳浦一带的「大车鼓」。

至于所谓车鼓,亦有一种说法,认为「鼓」指铃鼓,「车」则是「四块」敲击所发出「qiau-qiau」或「qia-qia」之声,与闽南语「车」字谐音,故称车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