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 |
释义 | 个人简介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歌词作家,苏联国家文艺奖金获得者。代表作有《歌唱伊尔敏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特别是后者,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 创作经历他1942年春天曾在一家战地报纸上发表过一首小诗《歌唱伊尔敏湖》,曾由一位老音乐家马里安·柯伐尔谱成歌曲。那首歌没有引起反响,但它的音调基础、它的韵律结构却积淀在诗人创作记忆的深处。25年以后,它终于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获得了新的生命。《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诗的意境与《歌唱伊尔敏湖》相近,至于音节数和抑扬格律,两首诗则完全一致。马都索夫斯基的诗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内在的纯朴的美;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他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发展了诗歌形象,仿佛就是从俄罗斯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用作曲家本人的话来说,歌曲是“顺着字母从笔尖底下流出来的”。 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歌词作家,他所作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内在的纯朴的美;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发展了诗歌形象,彷佛就是从俄罗斯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介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俄文:Подмосковные Вечера),又称莫斯科之夜,是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苏联歌曲之一。歌曲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Михаил Матусовский),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Василий Соловьёв-Седой),本是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В Дни Спартакиады)而作。1956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从此风行全球。特别在中国大陆,至今已至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中文歌词的译者为薛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