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巢居
释义

解释

1.原谓上古或边远之民于树上筑巢而居,现也泛指栖宿树上。

“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皆巢居以避之。”——《庄子·盗跖》

“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战国策.赵策一》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唐·杜甫《五盘》诗

巢居的相关研究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曾记载有巢居的传说。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因此有人推测,巢居也可能是低洼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地势高亢地区则营造穴居。

与北方流行的穴居方式不同,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和多山密林的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孕育出云贵、百越等南方民族“构木为巢”的居住模式。此时原始人尚未对这种“木构”建造有明确的意识,只不过是随钻木取火,劈砸石器等无意识条件反射而诞生的一种社会行为,严格地讲,这算不得建筑。《礼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可见巢者与穴居也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

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等。可以说“巢居”是我们祖先在适应环境上的又一创造。也正是原始社会的“巢居”、“穴居”在长期历史环境的变迁中,受社会、自然、文化等多种条件的制约与影响,才一段段将华夏建筑成一部璀璨的史诗。

范例

2.犹隐居。

“辟难无劳效桓景 ,巢居随处压崔嵬。”——明·刘基《次韵和石末公九日见寄》

“只是巢居有日,椎紒堪悲,户外之雀可罗,堂前之燕尽去。”——明·许三阶《节侠记·闺忆》

“足征市隐,犹胜巢居,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明·计成《园冶·园说》

传说中的“巢居”

“巢居”是指在树木上用树枝搭架而居,因类似飞禽动物的筑巢故名。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类似的记述亦见于《礼记》、《三坟书》中。

古人认为中国人类的开端时期存在一个巢居即树居时代,或称有巢氏时代。从人类进化的历史看,尽管这是一种猜想,但恐怕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形的。因为人本身是从森林古猿类进化而来的,猿猴擅长攀援树木的本能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最早的人刚从猿界脱离出来,尚保存很多猿类的本能和外貌特征,加上当时的环境是猛兽横行,人要有效地保存自己,就必须想办法避开群兽,避开群兽的最佳办法之一便是高高在上,在树上架屋而住。在高大树上搭架而居的办法,对于最早的人类来说,是毫无困难的。故巢居的传说,是一种十分精辟的见解。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中,巢居是应该存在过的一种住居习俗。

巢居由于是发生在至少百万年以前的住居习俗,是一种依附于生长植物上的、并用植物枝干搭构而成的“居室”,故百万年以来的风雨灾变,事实上是不可能留下真正的实物痕迹,使考古学也无法考察到其原貌。但从国外民族资料看,在几个世纪前的某些热带地区,如印度的萨姆地区的后进民族,便存在树居的习俗。这种现象表明,在人类的住居生活史中,巢居习俗是肯定存在的。中国境内的古代人类,也如古代学者推测的那样,曾存在过巢居习俗。

中国的巢居习俗流行时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云南元谋人、山西西侯度人、陕西蓝田人等遗址均未见明显的洞穴居址,恐怕便与当时的树巢居习惯有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