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潮州内八景
释义

简介

潮州八景,是名城景观文化的主要内涵。潮州外八景,早就饮誉古今,名闻遐迩。潮州内八景因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变化,现存完整的不多,有的已被历史湮没了,但至今仍牵动着潮人探古思乡之情。。根据史料,古城内八景的历史及现状,大体如下: 东楼观潮 指在东门楼(广济城楼)上观看韩江潮涨。因东门楼正对湘子桥(广济桥),每年春夏韩江水涨,流过湘子桥时而形成独特的景观。此景似与“湘桥春涨”相同,只是观赏位置不同。

西园赏菊 指位于道后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礼部尚书黄锦的别墅花园,因花园称为西园,园内假山莲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种最多,故赏菊成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为学校,因此“西园赏菊”也不存在。

古刹梵唱 指位于开元路的开元镇国禅寺,因过去僧侣众多,每于晨昏人静时作功课,发出悦耳的颂经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为一景。可惜开元寺现处闹市区,僧众不多,因此已没有过去的效果。当然早晚课仍会吸引一些听众。

府衙钟声 位于义安路与昌黎路交界处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楼,称镇海楼,楼上有大钟,每于夜静更深时发出报时钟声,声及全城。而楼上栏杆柱头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俗称“府老猴”。在辛亥革命时,因清军据守,革命军纵火烧楼,付之一炬,此景也随之消失。

莲花午照 位于上西平路与西马路交界处路口的莲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莲花,当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时,莲花浮现于水中,蔚为奇观。据传当初因井泉过猛,浃喷泥沙,故以一石雕莲花压于泉眼。由于现在周围多民居,午照难入井中,且该井因自来水的兴建而废用,已建铁栏保护。

七星步月 位于北马路忠节坊内七星桥巷,该处原为沟塘,上有石桥,桥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东到西二方泻入桥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赏月,别有情趣。现此地已全为民居,只剩七星桥巷。

奎阁晨晖 位于南门古城边,原有一奎星阁(也称魁星阁),结构严谨朴素,阁顶有双龙夺珠雕塑,因中间的大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夺目,故有“奎阁晨晖”之谓。目前此阁已废。

芦荻晚眺 位于国王宫巷通环城路处,原此地与西湖相连,称芦荻洲,也称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渔庄的灯光点点而得名,现此地已全建为民房及医院。

东楼观潮

东楼指东门城楼,是潮城主要门户之一。东门楼又称广济门城楼,也有称韩江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时任潮州卫指挥俞良辅以东门为潮郡首要门户,故城楼建筑壮观,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屹立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楼面阔七间(计31.5米),进深五间(计19.55米),通高18.85米。三层出檐,四面环窗,登楼四望,群峦青黛,韩水如练。春夏之时,水涨潮急,舟帆点点,随波逐浪,时见江涛拍桥,浪花溅岸,画意诗情,尽当欣赏。楼上有联云:“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正是这一景观的大写意。

奎阁腾辉

。在潮州城南门外,韩江上的凤凰洲,古时有一魁星阁,供奉文昌帝及魁星爷。据史志载: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巡道鲁超建,后妃。雍正七年(1729年),巡道楼俨、知府胡询、知县张士连重建,嘉(庆)道(光)间再有修建,同治年间毁于火。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巡道联元倡绅复建,有《修文阁碑》和《凤凰洲奎阁记》残碑为证。阁初始为木构造,分三层,现重建的奎阁是砖木结构,呈八角六面,更为巍峨壮观,重现昔日光彩,成为潮州人文昌盛的象征。

潮州内八景的其他景色有:府楼钟声(是指原潮州府署内,镇海楼及楼上悬挂巨钟),莲花午照(指潮城西马路的莲花古井及日光午照的景色),七星步月(指金山下原七星桥之亮月高悬的胜景),渔庄晚眺(指西湖滨黄昏的情景),西园观菊(潮州城南自道后巷至芒巷这一地方,传说为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之别墅花园,称西园)。这些胜景,均因年代久远,仅存残迹或湮没了。惟存广东四大名刹之一的开元寺,那“古刹梵唱”至今仍香火萦绕,余韵未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