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美国战后和谐思潮研究
释义

图书名:美国战后和谐思潮研究

图书信息

作 者:张涛 著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2-1

版 次:1页 数:182字 数:277000印刷时间:2002-2-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 S B N:9787010035147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本书在深入挖掘“和谐”史学的合理内核和特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又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使该书成为我国有关这一史学流派的名副其实的开山之作,就是在史料的运用,理论的探讨和系统的分析方面,并不亚于美国的同类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第一章将简要阐述“和谐”思想对美国史学传统的延续及其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贯穿于四位“和谐”论者著述的几大特征与线索,并通过“和谐”论与同时代其他重要学术思潮的对比,确定“和谐”论在历史上和产生之时的定位。自第二章开始,笔者将对四位史学家的思想逐一进行论述,展示其想互间的共同之处与分歧。在第六章中,“和谐”思想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的衰落及其基本框架在八十年代之后被重新重视的内在与外在原因将是重点。该部分还将涉及重新研究“和谐”论的巨大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和谐”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特征

一、“和谐”论的起因

美国史学传统的影响

学术氛围的影响

二、“和谐”思潮的特征

三、“和谐”思潮的时代定位

四、“和谐”论与美国例外论的本质区别

第二章 布尔斯延的“和谐”思想

一、美国文明的生成模式

共同的历史根源

超越地理模糊性

殖民者共同文化特征的形成

社会成员间的相互责任感

二、美国文明的延续模式

盎格鲁-萨克逊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社区的作用

调和精神对冲突的稀释作用

第三章 批判的“和谐”论者——理查德·霍夫斯塔特

一、批判的“和谐”论之起因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影响

政治背景

学术经历与思想背景

二、“批判的‘和谐’论”之构架

托克维尔的影子

贯穿始终的“和谐”主题

独特视角——对社会科学的借鉴

三、霍夫斯塔特思想的主要意义与缺陷

第四章 超越自由主义的尝试——路易斯·哈茨及其“和谐”思想

一、哈茨理论的概念框架

洛克自由主义

封建主义

辉格主义

二、哈茨理论的冲突情结

自由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对立

自由主义与辉格主义的对立

三、哈茨“和谐”论的内在特征

既定性原则

自由主义的单一性

革命与内战的作用

第五章 “和谐”思想中的国民性格研究——戴维·波特的尝试

一、波特理论的概念构架

国民性格概念

富足概念

民族主义概念

二、波特“和谐”思想的主要特征

富足因素的决定性影响

国民性格的既定性

对冲突的处理

革命与内战的影响

三、波特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第六章 “和谐”史学的衰落及其遗产

一、衰落的原因

初始动机的局限性

冷战的痕迹

缺乏组织

新史学流派的冲击

非历史学科的影响

二、“和谐”论的遗产

关键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