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国文学中上帝形象的演变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洪增流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81133 出版时间:2009-10-01 版 次:1 页 数:273 装 帧: 开 本:32开 内容简介《美国文学中上帝形象的演变》以跨越两百多年的美国文学史为经纬,以上帝形象变迁这一独特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有关的文本分析,研究美国文学不同时期作品中上帝形象所呈现的不同面貌——从美国早期清教徒所崇拜的主宰一切的上帝,超验主义者内在于宇宙万物的“超灵”,到自然主义作品缺席的上帝,再到现代派和后现代作品中扭曲变形的上帝形象以及对上帝或上帝精神的执著追索,较为全面地梳理了美国文学中宗教思想的发展轨迹。 作者简介洪增流,1949年11月生,1974年6月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1987年6月美国中部华盛顿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安徽大学外语学院院长(1995,2—2006,6),现任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0),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二等奖(2005)。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和莎士比亚戏剧。曾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语》、《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安徽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编著等著作十余部。 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从清教的上帝到自然神论上帝 第三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上帝思想 第一节 爱默生:超灵与神性的人 一 超验的上帝 二 神性的人 三 上帝与人 第二节 惠特曼:诗与宗教 一 “弥赛亚”诗人 二 诗人的上帝 第三节 霍桑:清教的馈赠与重负 一 加尔文教的启示 二 魔鬼的诱惑 三 假面具与清教主义 第四节 麦尔维尔:怀疑与辩证的世界 一 加尔文主义的负重与人文主义的启蒙 二 基督徒与“食人生番”:对加尔文主义的质疑与超越 三 造物主与创造物的辩证 四 善与恶的辩证 五 救赎与自救的辩证 第四章 《圣经》的现代主义演绎 第一节 荒原上的救赎——特·斯·艾略特的宗教思想 一 荒原里的涅槃 二 四重奏的凯歌 第二节 现代耶稣 第三节 走出埃及 第四节 “新上帝”——集群神圣性的救赎 一 基督教的遗产与大自然的馈赠 二 信仰的荒原 三 “神圣”的危机 四 集体人性的救赎 第五节 奥尼尔的“新的上帝”观 一 奥尼尔的“心理命运”上帝观 二 “心理命运”与奥尼尔的生活经历 三 “心理命运”在奥尼尔作品中的体现 四 结语 第五章 寻找失落的《圣经》原型 第一节 现代物质“乐园”中的宗教原型 一 物质的伊甸园 二 异化的耶稣形象及其启示 第二节 基督神话的现代主义演绎 一 双角色人物模式· 二 双角色人物模式的原型 三 双角色人物模式对耶稣复活原型的移位 四 双角色人物模式与20世纪美国文学 第三节 《圣经》原型与基督教人道主义 一 上帝对人的背叛 二 人对上帝的背叛 三 人与上帝的和解 第六章 后现代文学与基督教 第一节 从怀旧到消亡——冯纳格特文本中的宗教意识的嬗变 一 宗教怀旧 二 宗教荒诞 三 宗教消亡 第二节 黑人与基督教 一 “上帝”与“恶魔” 二 “灵魂”与“肉体” 三 “黑”与身份认同 第三节 在世俗中重建神圣 一 跻身贫民院中的传统宗教 二 走下神坛的宗教 三 宗教——在世俗中建构的神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