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媒介的后果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平装: 18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010049809 条形码: 9787010049809 尺寸: 22.6 x 16 x 1 cm 重量: 281 g 作者简介金惠敏,男,1961年生于河南淅川,哲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黄河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研究员。先后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哲学系获得士(1982)、硕士(1987)和博士(1996)学位。1998—199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批评理论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2年在德国宾根大学哲学系任客座教授。2005年为英国学术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意志与超越——叔本华美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反形而上学与现代美学精神》(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等。主要译著有《解释学?美学?实践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阅读行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主译)、《史诗论》(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主译)等。 内容简介《媒介的后果》堪称对新媒介如何影响当今人类精神生活这一主题的权威论述。我在此重申,我从来就不想说什么“文学的终结”,我要说的仅仅是,在新媒介时代,印刷文学的文化作用已经和正在被削弱。金惠敏教授正确地警告说,媒介拟像将导致文学所指涉的现实的丧失,而我更想强凋的是,它还将导致文学所指涉的“天”、“道”、“神”或者其他任何“神秘之物”的丧失 ?这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应该被广为阅读。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理论家,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尔湾加州大学杰出教授 在这一筚路蓝缕之作中,金惠敏教授分析和评论了目前正在迅猛推进的媒介帝国主义,它在改变着全球的每一个地方,也在改变着作为(后)现代主体的我们每一个个人。作者批判地考察了对于理解媒介之本质特征而言极为重要的两方哲学理论,提供了针对性的深刻的哲学分析,南此,为把握这一无处不在的对于主体、义学和哲学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当代现象,提供了一系列原创、全面和及时的哲学洞见。 ——阿莱斯?埃尔雅维茨(Ales Erjavec),东欧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国际美学会前主席,斯洛文尼亚人文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在一个电子媒介时代,一个全球化时代,一个拟像时代,书籍、文学、义学性和形象性将会面临怎样的前途和命运?沉潜于当代批评、文学理论和两方哲学之多种话语,以无深度、直接性、图像增殖和解域化为主要理论语境,金惠敏教授深入地研究了印刷文化的消逝及其所造成的文化后果。这一研究视野开阔,充溢探索精神,是对当代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及时同应,《媒介的后果》所提出的问题和所做的反思,需要我们刻不容缓的关注。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11),当代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英国文化研究精神领袖,英国开放大学教授 媒体评论本书堪称对新媒介如何影响当今人类精神生活这一主题的权威论述。我在此重申,我从来就不想说什么“文学的终结”,我要说的仅仅是,在新媒介时代,印刷文学的文化作用已经和正在被削弱。金惠敏教授正确地警告说,媒介拟像将导致文学所指涉的现实的丧失,而我更想强凋的是,它还将导致文学所指涉的“天”、“道”、“神”或者其他任何“神秘之物”的丧失 ?这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应该被广为阅读。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理论家,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尔湾加州大学杰出教授 在这一筚路蓝缕之作中,金惠敏教授分析和评论了目前正在迅猛推进的媒介帝国主义,它在改变着全球的每一个地方,也在改变着作为(后)现代主体的我们每一个个人。作者批判地考察了对于理解媒介之本质特征而言极为重要的两方哲学理论,提供了针对性的深刻的哲学分析,南此,为把握这一无处不在的对于主体、义学和哲学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当代现象,提供了一系列原创、全面和及时的哲学洞见。 ——阿莱斯·埃尔雅维茨(Ales Erjavec),东欧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国际美学会前主席,斯洛文尼亚人文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在一个电子媒介时代,一个全球化时代,一个拟像时代,书籍、文学、义学性和形象性将会面临怎样的前途和命运?沉潜于当代批评、文学理论和两方哲学之多种话语,以无深度、直接性、图像增殖和解域化为主要理论语境,金惠敏教授深入地研究了印刷文化的消逝及其所造成的文化后果。这一研究视野开阔,充溢探索精神,是对当代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及时同应,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和所做的反思,需要我们刻不容缓的关注。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11),当代著名思想家、社会学家,英国文化研究精神领袖,英国开放大学教授 目录写在前面(叶秀山) 前言 小引 —个“世界文论”事件 上篇 趋零距离与文学的当前危机 一、电信时代的趋零距离 二、文学即距离 三、邮政原则:距离的形而上学 四、行动没有距离:文学对自身的取消 中篇 图像增殖、拟像与文学的当前危机 一、图像增殖对文学的审美重组 二、在拟像逻辑中的主体 三、审美泛化、形象/拟像与最终的商品语法 下篇 全球化、球域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 一、为什么是媒介 二、全球化即现代性 三、全球化即后现代性 四、汤姆林森的诡辩和启示:从“文化帝国主义”到“全球化” 五、“世界文学”还是“全球文学” 结语 阅读与他者:以米勒为案例法 外篇一 从主体性到主体问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 一、古希腊本体论哲学:借贷主体 二、笛卡尔: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三、康德一费希特体系:先验主体 四、谢林~黑格尔体系:“绝对”主体 五、胡塞尔:先验自我与主体间性 外篇二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一种元文学或者文论“帝国化”的前景 附录 第二媒介时代的身份和主体——马克?波斯特尔如是说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