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朝阳区图书馆 |
释义 | 简介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金台里17号,是一家区属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前身可上溯至1913年京师学务局设在朝外大街的"劝学所"。我馆法律资料室成立于1996年,由于工作成绩显著,2002年12月1日,被朝阳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确立为“朝阳区法律资料服务中心”,2003年,图书馆门前广场被确立为“朝阳区普法广场”。朝阳区法律资料服务中心现有面积150余平米,现有藏书5500余种8000余册,报纸18种,杂志55种,光盘资料280盘,已初具规模,并且书籍杂志已从单纯阅览转变到借阅合一。2004年5月,我馆投资10万元建立了法律资料专题数据库,收集了1949年以来我国各种法律法规。“读书创作会”成立于2005年12月,已有近500名会员,主要由社区馆读者、社会读者和区文联系统会员三部分组成。会刊《朝阳书友》为双月刊,具有民刊性质、非正式出版物,它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家与图书馆、作家与书、书苑杂谈、朝阳风物等栏目构成。每期栏目不固定。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我馆推出“同在蓝天下—关爱弱势群体”系列活动,积极为盲人、打工子弟学校、工地图书室开展送书活动。在双拥共建工作方面,二十年来我馆先后帮助部队建成拥军图书室59家,为军营图书室赠书20000余册,帮助部队图书馆(室)购书23000余册,累计为军营送书达28.5万册。 拥军图书馆位于首都东部的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是一家规模不大、外表朴素的区级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有70万余册,然而20年来,在这座安安静静、朴朴实实的图书馆里却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拥军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图书馆管理员小牛无意中听到一位读者和一名战士的谈话:“你从哪里来的?”“我从北苑来的。”“这一路上要倒好几次车吧?”“是啊,我们借一次书就得拿出半天的时间,要是连队的书多一些就好了!”于是,馆里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在一起召开了第一次“图书馆要为连队战士做点什么”的讨论。 那是个盛夏的日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在郊区的小路上奔波。当他们汗流浃背地赶到位于十八里店地区的武警十三支队的时候,一下子就被热情的战士们团团围住。战士们像见到了亲人,向他们倾诉着对读书的渴望。回到馆里,大家把分头得来的调查资料汇总研究,决定先派出流动图书馆定期下军营为战士服务。就这样,一座承载着朝阳区图书馆浓浓拥军情的流动图书车,开到了连队。之后,朝阳区图书馆又开始了新的打算:能不能帮助连队建个比较丰富的小图书馆?在大家的努力下,他们帮助武警工人体育场警卫连建立了第一个连队小图书馆,又为武警九支队四大队建立了4个小图书馆。多年来,他们总共为连队建立了14个小图书馆、10个图书交换站。 武警十三支队顾副政委说过这样一件事。去年的一天,武警总部领导说要考考连队战士的时事政治水平,于是他们找来几位战士。首长问:“你们对台湾问题怎么看?”战士们稍加思索就争先恐后地谈了起来,不仅谈得热烈,而且引经据典。顾副政委说:其实,战士的那些知识就来自连队小图书馆。 还有一次,图书馆拥军小组到连队送书,一位小战士递来一张纸条:“我打算参加成人高考,图书馆有没有这方面的参考书?”朝阳区图书馆随即采购了一批成人高考复习辅导资料及时送去,令战士非常感动。 武警三支队肖副政委谈到图书馆拥军工作时也感慨地说:十几年来,朝阳区图书馆浓浓的拥军情始终不变;传播先进文化的初衷始终不变;纯义务、纯奉献的精神也不变,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回报和要求。官兵想请朝阳区图书馆的老朋友吃顿饭,不想一等就等了十年。可是,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个电话,困难就迎刃而解。那年,连队小图书馆的书增加了很多,许多书没有地方放,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放置更好。朝阳区图书馆知道后当即订做了18个大书架送到部队。 20年来,朝阳区图书馆为部队送书达500次之多,送书量为1.75万余册,流动图书车送书下军营50余次。为了更好地为连队官兵服务,今年,朝阳区图书馆又创建了一座藏书量为10万余册的“拥军书库”。目前,这座“拥军书库”已初具规模,可望在今年底之前接待军队读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