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朝阳洞
释义

重庆云阳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宝坪镇双坝村,在长江与磨刀溪之间海拔700米的山上,东望巫山云海,南瞰湘渝千山万壑,西连成渝万公路,北临长江,连接五湖四海。朝阳洞洞内空高15米,洞内面积210平方米。

朝阳洞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成为道家胜地,渝东有民谣:“若要问神仙,就在朝阳洞”。民国末年由道士左佑梅修葺一新。道家胜地的朝阳洞,硐周围1000多米内属庙主管辖地,有土地100余亩,古树参天避日,有3人以上才能合抱的柏树、黄檩树、红杜子树超万株;300多米长、3米宽的青石道直通5米宽的硐外月台,由月台拾级而上20步,有长30米,高3米的石围墙;围墙与硐门之间为院坝,地坝面积约600平方米;坝东西侧各具有1个小院,为中国古代两层全木质阁楼建筑,门窗、扶栏、板壁多雕刻有花鸟龙兽,亭台楼榭池俱全,素有“张飞庙的白鹤,朝阳洞的腾龙”的腾龙绞柱更是鬼斧神工。 硐口为开放式“狮子大开口”型,高20米,宽30米,最深处20米,硐顶平滑自然,透光良好。

硐外口墙壁3米以下为条石墙,3米上为土砖墙,6米以上至洞顶为木雕栏杆。

硐前壁大门题联“洞中有洞,洞中见洞洞为洞;

神棤泛天,天外有天天外天。”

硐檐口上有石刻字,大如碗口,是四川省原文史馆馆长,著名书法家刘孟航20世纪40年代所题刻:“仁则之性动静之礼梅岩饮此泉水。”右石崖口上,有40年代云阳三大文人之一的梁承之的石刻,“绝壁望云锦,孤月坐石潭。”

大门左右墙壁上有雕刻狮子,各成俯冲直下怒吼之势。左壁上有“张飞庙”远景图,右壁上有“朝阳洞”远景图。

平坝左侧有一金鱼池,其上高悬一吊绳,长30米,泉水顺流而下,注入直径1.5米、深1米的原石缸内,漫出到金鱼池,池长8米,宽6米,深3米。天日云山树,洞泉亭人鱼,池水共天地一色,物景交融,堪称天下一绝。

洞内塑有18罗汉,神态各异,香火不断,游人流连忘返,

抗日时期,这里是重庆市防空报警的前哨。

追忆昔日风光好,但愿今朝更好看。

湖北利川南坪朝阳洞

概况

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南坪乡朝阳村,距“318”国道干堰塘路段3公里。初步探明洞穴面积20多万平方米,首期开发1.5公里,因洞穴面向东方而得名。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独具特色的岩洞风光,形状各异的地下宫殿,堪称鄂西南罕见的溶洞奇观。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入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洞的右上方有一巨石,状如平台,称初映台。洞上部原筑有楼台三层,可观赏日出。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鸣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作家王鲁彦夫妇曾偕郁达夫在原朝阳庵中下榻,写了一篇散文,曰《听潮的故事),把这里的潮音作了如下的描绘:“……如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马浑战起来……”郁达夫还在诗中写道:“雪涛怒击玲球石,洗尽人间丝竹音。”朝阳洞庵毁于民国初年,1992年在原址修建观日阁。现今的朝阳洞景色包括朝阳洞、观日阁、揽霞亭、六观亭等,并附设有茶室。购物商场。古色古香的观日阁,又称朝阳阁,建在朝阳洞之四上方,濒临瀚海,飞檐翘角,金碧辉煌。阁高18米,长宽各12米,依山起势,蔚为壮观。阁内分上中下三层,设购物、休息、观海三个大厅,周壁陈列“三十二观音”画像,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中下二层设根雕艺术馆,展示大、小根雕观音佛像百余尊,为海天佛国新增的一独特景观。登阁观口出,眺望东海,更是景上有景。

景观

2、河北承德朝阳洞

“承德十大景”之一

朝阳洞是“承德十大景”之一,距承德市区20公里,位于河北承德县仓子乡境内。据清代志书《承德府志》记载,朝阳洞“在府治东稍南三十七里。石窦嵌空,横贯山腹”,“晓日初升光射罅漏,隔山可见朝阳。”朝阳洞由此而得名。

出承德市区,沿101国道东行约40分钟,便来到朝阳洞山下。这是一个长满树木柴草的土山,坡度较缓,山顶却突兀而起,突出一个几十丈高的立陡石崖。朝阳洞就在这座石崖的中段。从正面望去,中间是黑洞洞的洞口,两侧有雕梁画栋的殿堂,掩映于扶疏的树影之中。游人幢幢,青烟袅袅,颇有灵异肃穆之气。洞口下方是光滑的崖壁,险不可攀。

沿山间石磴拾级而上,绕到山后,才是朝阳洞的入口,即西洞口。入口较窄小,走过那60多米长幽深黑暗的通道,来到东洞口即朝阳洞的正面,才觉豁然开朗。整个朝阳洞呈喇叭形,东洞口即喇叭口。主体建筑都在喇叭口上。喇叭口外是长60多米,宽约10米的平台。平台外缘有砖砌花墙一道作为护栏。

“横贯山腹”

朝阳洞的奇特,就在于它“横贯山腹”。每当旭日初升,阳光透过洞口,宛如一柄金剑射穿了山崖,在洞口处可以看到山对面的太阳,仿佛嵌在另一侧的洞口上。其次它在悬崖上拦腰生出一道平台,平台内侧那突出的石檐,正好作了天然的屋顶。每逢雨天,石檐落下道道瀑布。透过雨帘望见苍茫的远山,别是一番情趣。朝阳洞以洞得名,以洞取胜。在主洞周围上下,分布着大小石洞数百个,大者如琼楼广厦,小者仅可容身。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洞套洞,洞连洞,走入洞中,就象走入了迷宫。朝阳洞下方的云水洞,有清泉一眼,水质清冽甜爽,饮之爽心提神,是过去观内道人的取水处。其泉四季不竭,严冬雾气缭绕,盛夏寒气袭人,铮铮琮琮,蔚为壮观。

博阅观

朝阳洞原建有道观,名博阅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正殿三间,供奉观音、关帝和娘娘。左配殿为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即尧、舜、禹。右配殿为三神殿,供奉火神、药王和财神。沿三官殿北去,有石窟两个,分别为玉皇阁和老君堂,供奉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

摩崖刻字

洞内的通道两侧,还塑有十八罗汉佛像,是热河都统汤玉麟于民国十九年(1930)增修的。东洞口外崖壁上有摩崖刻字:“名山胜境”、“洞天福地”、“大观”,分别为汤玉麟、张贵良、耿世瑞于1930年所题。

天桥山

朝阳洞周围,奇峰耸立,怪石嶙峋。龙头崖危岩耸峙,望之怵目惊心。当年台湾《六个梦》摄制组曾在这里拍外景。酒篓山玲珑剔透,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竟有一人多高的佛龛。最值得称道的,当属远近闻名的天桥山。天桥山就在朝阳洞对面。那横跨的飞梁,那透明的桥拱,即使不知其名,也会想到“天桥”二字。远远望去,天桥山气势恢宏,玲珑剔透,俨然是一幅独具匠心的艺术杰作。那天桥长180多米,两端微翘,凌空飞架于山岗绝壁之上,宛如雨后晴空的一道长虹。站在晴空丽日下的天桥之上,承德市区的棒槌山、蛤蟆石和一些主要建筑无不历历在目。清代乾隆皇帝曾作《天桥山歌》,从登避暑山庄四面云山亭写起,由上接层穹的天桥联想到扶栏而游的仙人,又由仙人而联想到脚踩苇叶横渡长江的达摩祖师,又由定居少林寺达摩面壁洞的达摩而联想到嵩山玉女窗,娓娓写来,颇有情趣。嘉庆皇帝的《望天桥山》诗写道:“直上峰头纵远眸,天桥高跨万山秋。大观原自无心得,未了云岚百里收。”

其他

每年的四月到十月,是朝阳洞最美丽的时节。山前,石梯错落,曲径通幽;山后,松柏点翠,绿树浓阴。凭高远望,众山潮涌,溪鸣鸟唱。有人写诗赞道:“朝阳古洞不虚传,半在云中半在天。人生若能常居此,不炼金丹亦为仙。”

1983年,承德县人民政府将朝阳洞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整修,朝阳洞在原有的古朴庄严之外又多了几分庄重典雅。尤其是洞内各殿堂及其匾额、楹联,经过装修、纷饰,更显深邃、凝重。近年来,朝阳洞的旅游服务不断完善,成为承德市旅游必去的地方。

3、四川安岳朝阳洞

朝阳洞是令人向往的安岳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安岳县城以西25公里的大埝乡望云山腰,系天然崖窟。因洞口向东而得名。洞宽30米,深20米,高5米。洞顶、洞底平整,内塑佛像。洞中后方有一水井,泉水清洌,常年不绝,冬暖夏凉。洞外有明、清修建的寺院及碑记,尚残留有护墙及栅门。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安岳县令李奇英题名“朝阳仙境”。周围古树苍郁,修竹葳蕤,巨藤盘绕,遮蔽天日。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4、甘肃武都朝阳洞

位于陇南武都区达角弓乡陈家坝境内,其所在之地仙人崖,是一座林木荫翳,奇石遍布,云雾绕绕,宛若仙境的山峰。朝阳洞坐西向东,每当朝阳初升,有阳光射入洞内,故名,又因传说明代,有一老禅“卧化”于洞中,成仙而去,称为“朝阳仙洞”。明成化十六年所刻的“明故大禅知端竹大士省告脱化碑记”记载:“盖大士乃陕西西安府咸阳县白良村人氏,苏敬次男。天顺七年正月内,本县石佛寺出家,受礼大恩师喇嘛金敦领占为师。成化元年四月内削发为僧。番数十五年云游阶州……时十六年正月十五人禅,三月十五出禅。本月二十五日早辞别众增登仙洞崖,日正良时无病脱化。二十六日门徒皆知,众赴仙境,而僧俗来吊者千余人。”大善士端竹在洞中坐化,遗体保留至今,俗称“睡仙”,故洞所在崖称仙人崖,洞又称“朝阳仙洞”。相传,洞窟始凿于唐代。有大小洞窟26窟,塑像百余尊。窟壁有大量壁画和游人题留,洞前有楼阁,凉亭等建筑。近年来“睡仙”和百余尊塑像及崖前建筑大部分修复,面貌焕然一新。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山东莱芜朝阳洞

位于莱城南10公里处的仙人山阳、凤凰山下,洞口向南。上有石仞陡壁,下临千丈悬崖。洞内凹凸不平,洞径崎岖深邃,景色险绝。洞前十百米长台,护以铁栏,左侧有风岩石室,门前有明清名人碑刻和摩崖石刻,这里古树参天,浓荫遍地,十分雅洁。极目远眺,四周重峦叠嶂,郁郁葱葱,脚下山路蜿蜒,扑面清风消暑,令人胸襟开阔,流连忘返。另有一洞,名曰伏龙洞。位于莱城北二里矿山中,又名狐洞,洞口朝北,洞内高低不平、深不可测,光线幽暗,空气潮润,阴森森、冷飕飕。逢阴雨之际,两洞生云,南云北去,北云南来,两云相连领空,阴阳相合,融为一体,即降甘霖,故称二洞云连。朝阳洞处山腰,有上下二洞,上洞称“一洞”,下洞称“二洞”。朝阳洞系指一洞而言,主洞全长65米,西口为入口,高2米;东口开阔,高4—5米,宽10余米,洞腑宽17米。东口外有一宽5米、长20米的自然平台,平台上有几株古木,外沿叠砌花墙。主洞上下周围分布大小岩洞百余,大者可建庙宇,小者只容一人栖身。朝阳洞建有道教寺庙一座,名博阅观,康熙四十年(1701年)始建。正殿三间,供奉观音、关帝和娘娘,娘娘像前立催生、送子。左配殿为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尧、舜、禹),分别管赐福、赦罪、解厄。右配殿为三神殿,供奉火神、药神、财神。

6、贵州贵阳朝阳洞

朝阳洞(又名朝羊洞),位于朝阳洞路(原名玉田坝、朝阳洞)旁,洞穴自然形成,高8米,宽约7米,深约20米,内宽4米。明永乐年间(1403年),明成祖朱棣游黔时始建为大殿,并改名朝阳洞。该洞在明、清两代不仅是佛教朝拜之地,而且是贵州城南的重要名胜。明代贵州诗人王训的《朝阳洞》诗云:“朝阳仙洞若蓬莱,万朵芙蓉顶上开。里面山窗通日月,外头云路隔尘埃。岂无栖鹤千年树?尚有盘龙五色台。多少游人看不尽,留题须待我重来。”民国28年(1939年),国民党航空第五总站站长和国民党空军司令下令在洞内修建汽油库,洞内庙宇、殿堂、楼阁、佛像均遭严重破坏。2000年5月因山体滑坡,市政府下令用水泥封闭,该洞尚存。

7、北京海淀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龙泉寺西南,九女陀西,从霹雳扑山后梁越过白蟒岭(俗称大门坎),沿九女陀蛇形小路蜿蜒西行,即至朝阳洞原来有过庙,何时毁坏不详,至今庙址、石阶仍在夏天暴雨季节,从小白塔后沟流来的山洪,经朝阳洞东侧平缓的小溪谷,向南流至一百五十米处,有口洁白如玉光滑无暇的圆形天然浴池,深米余,上口直径不足两米,民呼"九女缸山洪从九女缸打旋而出,经多年风化雨蚀形成的天然水渠直泻下来,推波助澜拥聚山凹又有一潭,迥洄跃出,骤然跌落,若炸响,若坝断裂;有时山洪猛烈,如黄龙跃起,真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地人呼"流白水。传说天上九位仙女耐不住天宫寂寞,乘云驾雾来到这里,见碧水一潭,纷纷脱去仙衣跳进潭内嬉戏。岭南有座神牛峰,半山腰处有口山洞,民呼"牛郎洞",有位放牛郎正在里面打盹,神牛把他拱醒, 示意他跑到九女缸处报起一件仙衣便走,织女飞不上天去,便和他结了亲……

从朝阳洞向西偏北有座"棒棰山",其下二里许便是黄普院。

8、四川仪陇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四川仪陇朝县金城公园东崖,洞外建有朝阳观。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670年)邑人潘阳春捐资修建,光绪末重修。乾隆九年(1754年)四川成都举人、仪陇县教谕柳公衣有诗二首,赞颂朝阳洞。诗曰:

晓日晴云雨,招提偶一径。山花千树动,陇麦数塍青。

邃剩修仙洞,孤余邀月亭。抚松人已没,凭吊感风玲。

闻钟还选胜,扶杖历嵯峨。径曲苔痕密,楼高山色多。

幽花环古洞,斜日满苍萝。更拟层岚外,乘春次第过。

清教谕王敬所(庆符县人,拔贡)于金城山东龛题咏:

绝壁撑千仞,危梯踏半空。万山争到眼,一窍独吞风。

石古苔痕碧,秋高树色红。东龛频北页首,零落晚烟中。

清邑人,历官梓潼、大足、酉阳训导的马瑞麟 (字庆亭,岁贡生),写有《朝阳洞文昌阁题壁》云:

杰阁参天未易攀,□岩峭壁色斑谰。三升到顶凌千仞,一览横空俯万山。

晴旭晓腾沧海上,危楼飞跨碧霄间。宵深定有青黎照,秀气长钟玉笋斑。

清仪陇训导丁树诚赞朝阳洞:

洞之穹窿,实维仙宫。逗山腹而架宇,矜剞劂于神工。窈而曲,而空。如穿蛟龙之窟,宛转而幽通。乏云气之蒸湿,绝炎氛之蕴隆。岩岩其外,哙其中。可以看简笈,理丝桐。或倾觞而道古,或握管而吟风。近揖潘羽士,远邀葛仙翁。息心默憩,万虑消融。且不知今是何世,遑问龙虎与沙虫。超希夷,入混蒙。将栖神于造物之表,而莫测其始,莫究其终穷。

9、内蒙土右旗朝阳洞

萨拉齐镇东北9公里处的大青山南缘顶部,有一个风光旖旎颇具神秘色彩的天然岩洞。它背北面南,位居高处,朝迎日出,暮送日落,人称朝阳洞。

清朝乾隆年间,有藏传格鲁派僧人行脚到此,见此山气势非凡,宝气氤氲,山间有洞深不可测,并时有灵光闪烁,便在此开辟道场,弘扬密法。经百年而至清末明初之际,因时局动荡,继起乏人,至使道场颓败。民国中期,有禅门临济宗僧人来此收拾残垣,重续炉烟。朝阳洞也因此由藏密道场易为禅宗门庭。抗日战争时期,朝阳洞道场再度倾毁于倭贼炮火。

朝阳洞四周景色秀丽,其南是开阔平坦、铺锦织绣的土默川平原,近处横亘着2300年前赵武灵王修筑的长城遗迹。其东南,有一股清泉从高山岩缝中涌出,由高处逐级下淌,汇成淙淙溪流,形成处处石湖,饮之甘凉爽口。经化验,此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祛病延年。每年严冬,此溪从上到下结成道道冰坡,如同一条银色绸带铺展在沟中,煞是好看。如顺此沟向东北攀缘,可饱览四峰的石湖,枣沟的瀑布,九峰的茂密森林等奇峰异景。朝阳洞附近则塔寺耸峙,岩石苍黝,绿树葱茏,山花烂漫,百鸟鸣和,香烟缭绕,旌旗招展。每逢佛教节日和农历六月十七庙会,游人和信徒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热闹非常。

朝阳洞分外洞、内洞。外洞背山向阳,前高阔,后窄狭。早年洞口安装着做工精巧的雕刻彩绘门窗,洞中上面铺饰着彩色天花板,洞前部雕塑有佛像及蛇像,两侧备有蛇神睡卧的床、被。本世纪40年代初遭日军炮击毁坏。近年来,一些附近村庄的佛教徒集资在洞口安装了红漆门窗,在洞前部塑起文殊菩萨像及其坐狮像。

进入外洞约10米处东侧,便是直径约1米的内洞洞口。这个内洞是个扎地深窟,至今深邃莫测,笼罩着浓重的神秘色彩。

附近老者说:此洞早年住一大蟒,常食人间祭品。后一乞丐也不时前来分享其果。一日清晨,当他又来觅食供品时,被洞中窜出的大蟒一会儿吹上高空,一会儿吸到地面,如此往返重复。在山前平原干活的农民望到这一情景,赶来观看,只见乞丐一下被大蟒吸入洞中。还有人说:以前人们一站到内洞洞口,会立即感到凉气习习,爽人肌肤。如遇刮风,还能清晰听到呼呼风声。如将石块抛入洞中,其滚动声响由强渐弱,会延续很久。后一小和尚不慎跌入洞中,杳无音讯。当地人们怕再发生意外,便用一榆木车轮和一些石块将内洞洞口堵死。现人们站到上面踩踏,仍会发出嗡嗡之声。

近两年,江西于都福田禅寺的印杰和尚对朝阳洞又进行了扩建,增加了多座佛像雕塑,以及山门、牌楼、万佛楼等建筑。现在朝阳洞建筑规模宏大,景致更加丰富,营造了浓郁的宗教氛围。

11、江苏镇江朝阳洞

朝阳洞又名日照岩、观音洞。在金山东北山腰间,洞上是一片悬崖,上有“日照岩”三个字。当金山还在江心的时候,每当旭日东升,从朝阳洞向南一带石壁上,金碧辉煌,水天皆赤,可称奇景。所以朝阳原是观日出的最佳之处。至今留在岩上的“朝阳洞”三个石刻大字,是明代滕谧所书。

12、普陀山朝阳洞

普陀十二景之一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观日阁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作家王鲁彦夫妇曾偕郁达夫在原朝阳庵中下榻,写了一篇散文,曰《听潮的故事),把这里的潮音作了如下的描绘:“……如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马浑战起来……”郁达夫还在诗中写道:“雪涛怒击玲球石,洗尽人间丝竹音。”朝阳洞庵毁于民国初年,1992年在原址修建观日阁。现今的朝阳洞景色包括朝阳洞、观日阁、揽霞亭、六观亭等,并附设有茶室。购物商场。古色古香的观日阁,又称朝阳阁,建在朝阳洞之四上方,濒临瀚海,飞檐翘角,金碧辉煌。阁高18米,长宽各12米,依山起势,蔚为壮观。阁内分上中下三层,设购物、休息、观海三个大厅,周壁陈列“三十二观音”画像,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中下二层设根雕艺术馆,展示大、小根雕观音佛像百余尊,为海天佛国新增的一独特景观。登阁观口出,眺望东海,更是景上有景。

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13、陕西漫川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漫川关镇与法官乡交界处的莲蓬山上,与箭口垭、砧子石藏经洞隔河相望,四周山岩陡峭,地势险要。建庙于唐,鼎盛于清。洞内建筑13间,其中正殿3间,呈楼阁型,供奉道教三清神像;两侧各有5间住房。其它小洞储藏杂物,埋葬住持传人40余冢。洞口向东,有紫气东来、背风朝阳之意,故名朝阳洞。它是鹘岭以南道教发祥地。传说各庙观住持,须到此作住持前的道规教意训导。曾有经卷刻版近千卷,现大多遗失,仅少量刻版存于县文管所。

朝阳洞外上首约20米处,有一眼泉水,一口小水井,涓涓细流,永不枯竭。无论庙会香客多少,都能满足用水。小水井总是保持一定深度,贮存水量不增减,颇为神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