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梅菜菌核病
释义

症状 梅菜菌核病主要为害茎部、叶片或种荚。茎部染病,初呈水渍状斑块,后呈湿腐状。病部产生白霉,并由菌丝集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采种株染病,茎或植株花梗及种荚受害,初为灰白色,后枯萎干瘪,剖开病茎,可见髓部中空,内壁具白色菌丝及若干黑色菌核。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称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菌核球形至豆瓣形或鼠粪状,直径1~10毫米,可产生子囊盘1~20个,一般5~10个。子囊盘杯形,展开后盘形,开张在0.2~0.5厘米之间。子囊圆筒形或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大小(113.87~155.42)×(7.7~13)微米。子囊孢子椭圆形或梭形,单胞,无色,大小(8.7~13.67)×(4.97~8.08)微米。菌核无休眠期,但抗逆力很强,温度18℃~22℃,有光照及足够水湿条件,菌核即萌发,产生菌丝体或子囊盘。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在春、秋两季多雨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衰老的叶片上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后病部长出菌丝和菌核。在田问,主要以菌丝通过病健株或病健组织的接触进行再侵染,到生长后期义形成菌核越冬。白菜菌核病属子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进行再侵染。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秋香70、秋香80,或用无病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处理。(2)轮作、深翻及加强田间管理。最好能与稻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隔年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地,把子囊盘埋入土中12cm以下,使其不能出土;合理密植;施足腐熟有机肥或海藻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均有良好的防效。(3)发病初期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5%多菌灵磺酸盐悬浮剂800倍液或50%腐霉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此外,可用菜丰宁100g对水15~20L,把油菜等白菜类蔬菜的根在药水中浸蘸一下后定植,防效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