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菜黑斑病 |
释义 | 症状 病斑生于叶两面,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9mm,淡褐色至褐色,同心轮纹不明显,周围具黄色晕环,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牛孢子。发病严重的,病斑汇合,致叶片局部枯死,后期病斑易穿孔。 病原 Alternaria brassicae(Berk.) Sacc.称芸薹链格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孢子类)。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直立,浅褐色,分隔,121~165×5.5~10(μm)。分生孢子单生,倒棒状,浅褐色至褐色,且横隔膜6~12个,纵、斜隔膜0~6个,孢身64~158×19.5~38(μm)。喙柱状,浅褐色,有分隔,大小23~93×6~8(μm)。病菌可在0~35℃的温度下生长发育,适温17~25℃,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菌丝和分生孢子48℃经5分钟致死,适应pH3.6~9.6,最适pH6.6。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种子表面及冬贮菜上越冬,翌年侵染梅菜、油菜、甘监等十字花科蔬菜,南方则周年发生。病菌生长温限15~30℃,17℃最适,在土面上可存活1年。一般在梅菜生育后期,雨水多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种子带菌的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冷却后晾干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3%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52.5%恶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20%丙环唑微乳剂3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