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菜病毒病 |
释义 | 症状从苗期至移栽后的菜头膨大前发病重,菜株早期死亡。症状有重缩叶型和花叶型等。重缩叶型:病叶叶脉褪绿或半透明,即明脉。后叶片呈浅绿相嵌或深绿花叶状,致叶片皱缩而凹凸不平,卷缩成畸形或向一边扭曲。叶背先在叶脉上生褐色坏死斑,其上出现横裂口。叶面出现坏死褐色小点,或条状裂口沿叶脉扩展致叶脉开裂。病株严重矮缩,致心叶扭缩成一团,下部叶片变黄枯死,或菜头成细棒状,或主根变褐变短而须根少,最后菜株黄化枯死。种株染病,除上述症状外,花梗常短缩成“帚状”或部分花梗短缩,长短不一,致种子不结实或不饱满。 病原主要是由芜菁花叶病毒(TuMV)引起,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据鉴定各地毒源略有差异:浙江省海宁地区感染芜菁花叶病毒病株率占69%,黄瓜花叶病毒占23%,烟草花叶病毒仅占8%。四川榨菜主产区,芜菁花叶病毒占71%左右,黄瓜花叶病毒占3%,烟草花叶病毒占1%,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侵染和芜菁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复合侵染占4%左右,且发病始期、盛期、后期病毒种类略有变化。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南方十字花科蔬菜终年种植地区,感病菜株及十字花科杂草如野油菜是本病重要毒源。由桃蚜、棉蚜、菜缢管蚜或接触传播。一般秋播梅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采种株收获后,有翅蚜迁飞到夏季生长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如油菜、乌鸡白、小白菜、花缨子萝卜、枇杷缨萝卜上,并将病毒传到其上繁殖扩展后,再传到早播十字花科秋菜上及秋播十字花科蔬菜上,周而复始,终年不断。种子不传毒。早播、蚜虫发生量大、苗期高温干旱发病重。榨菜幼苗最易染病,一般五叶前为易感病期,9~10月份易流行。 防治方法(1)合理规划成片种植。由于近郊菜区毒源作物多,面积大,周而复始因此发病重,尤其小片地发病更重,有的高达50%,因此提倡向远郊发展,成片集中种植,避病作用明显。(2)选用丰产优质良种。如蔺市草腰子综合性状明显好于三转子、鹅公堡、枇杷叶等品种。(3)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在均温20~25℃的白露、秋分前后播种,有利菜苗健壮生长。(4)与大蒜套栽,避蚜防病作用明显。(5)早期治蚜防病保苗。生产上应据天气、苗情、虫情在第一片真叶长出后及时喷药,以后视情况5~7天后再喷1次。一般苗床施2~3次,移栽本田后再喷药1次即可。常用药剂:2.5%高渗吡虫啉乳油1200倍液或5%吡·丁乳油1500倍液、25%吡·辛乳油1500倍液、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采用防虫网防止传毒蚜虫,可有效地防治该病。(6)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菌毒·吗啉胍水剂500倍液、31%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24%混脂酸·碱铜水剂7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铜水剂1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