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白杨的根癌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 毛白杨的根癌病 别名:毛白杨冠瘿病、根瘤病 所属分类:根部病害 分布根癌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的东北、华北、中南、华东、西北等地均有分布。 病原菌病原菌为根癌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mithetTowns.)Conn.],它是一种杆状细菌 病原菌形态与生物特征大小1~3μm×0.4~0.8μm。能游动,具有1~4根周生的短鞭毛,若是单鞭毛,则多为侧生。有些菌系没有鞭毛。有荚膜。在液体培养基表面能产生较厚的白色或淡黄色菌膜。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湿润、发光半透明的菌落。菌落小而圆,白色,稍凸起。好气性。革兰氏染色阴性。 生长温度范围为0~37℃,最适温度为25~30℃,致死温度为50~52℃。酸碱度范围为pH6.2~8,以pH7.3最适宜,最低最高界限为pH3.6~10.5。根癌细菌多在病瘤表层生长。 为害部分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毛白杨及其他寄主植物的根颈处,有时在埋条、主根、侧根和地上部的主干、枝条上也能发病。 为害时期全年均可发生 症状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毛白杨及其他寄主植物的根颈处,有时在埋条、主根、侧根和地上部的主干、枝条上也能发病。在发病部位,开始长出近圆形、黄绿色的小瘤,表面光滑,质地柔嫩。以后病瘤逐渐增大成不规则块状,大瘤上又长出许多小瘤,表皮变粗糙、龟裂,质地坚硬,呈深褐色,最后外皮坏死脱落,露出许多突起状小木瘤。瘤的内部组织紊乱,混生有维管束及薄壁组织。根癌病对病株生长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树龄、病瘤发生部位、大小、数量等因素。当病瘤发生在苗木根颈处、主干上并环茎一周时,病株则生长缓慢,影响干形,甚至枯死。幼树发病后受害也较大。 发病规律根癌细菌可在病株瘤内或土壤中的病瘤残体上存活一年以上。二年内得不到侵染机会,即丧失致病力和生活力。病菌可由灌溉或雨水传播、也可随繁殖材料如插条、接穗、苗木、耕作农具以及地下害虫等传播。病菌由机械损伤、虫伤、嫁接口等多种伤口侵入,在皮层的薄壁细胞间隙中繁殖,刺激附近细胞加快分裂、增生,形成肿瘤,瘤内有吲哚类化合物。从细菌侵入到出现症状,需要数周至一年以上。病害在碱性土壤和湿度大、粘重土壤中较重发病。施肥过多、平茬留床苗、采条苗、锄伤或虫伤苗易发病。杨树不同种类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毛白杨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银白杨。加杨和钻天杨受害较轻。 传播途径病菌可由灌溉或雨水传播、也可随繁殖材料如插条、接穗、苗木、耕作农具以及地下害虫等传播。病菌由机械损伤、虫伤、嫁接口等多种伤口侵入,在皮层的薄壁细胞间隙中繁殖,刺激附近细胞加快分裂、增生,形成肿瘤,瘤内有吲哚类化合物。从细菌侵入到出现症状,需要数周至一年以上。 防治方法①注意检疫,不应从病区调运苗木和种条。 ②苗圃内发现病苗后,应挖除烧毁。对可疑苗木出圃时,要用1%硫酸铜液浸根5分钟消毒。 ③病圃地挖苗后,清除士内残留病根。应与不感病的树种轮作二年以上,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 ④苗木中耕时,防止锄伤埋条和树根;采条时要提高采条部位;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病菌从各类伤口侵染。 ⑤成年的大树感染后,可将病瘤切除,再用10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或土霉素进行伤口消毒。 ⑥病树死亡后,病穴用硫磺粉、硫酸亚铁或漂白粉,撒施50~100克,进行土壤消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