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芒砀忠魂 |
释义 | 百科名片 故事梗概芒砀山,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芒砀忠魂是河南省“五个一”工程的重点项目,剧中主人公鲁雨亭(1899年—1940年)生于原永城县,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英雄人物,他曾任原永城县县长、共产党新四军第一总队总队长,1940年在与日寇的殊死激战中壮烈牺牲。 该剧选取了鲁雨亭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0年4月1日牺牲的一段光辉历程,而又以“七七”事变以后为表现重点。该剧采用纪实的风格,再现了一幅英勇悲壮的抗日画卷。 创作人员该剧编剧赵振恒、冯文纲,八一电影制片厂黄夫翔、董小慧任导演,曾在《卢沟桥事变》、《铁血共和》等剧中有上乘表现的北京电影学院的海波扮演鲁雨亭,鲍海明、于同云、王劲松、杨金龙、赵恒等多名中青年演员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获奖情况该剧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永城市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毁家纾难”组建抗日游击队,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的壮举。该剧由鲁雨亭生前战友、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张震题写片名,被河南省领导称为“文戏感人、武戏气派、场面壮观、戏很悲壮”,融思想性、政治性、艺术性为一体,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片子。1996年8月14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1周年前夕,该剧在商丘电视台首播,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得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故事大纲 鲁雨亭(1899-1940),原名鸿逵,又名鲁鹏,字雨亭,河南省永城县人。曾就读于河南法政学堂和河南宏威士官学校。从军后历任河南陆军第二混成旅党旗官、参谋、军法官、建国豫军军法处长兼总部秘书、河南武安县长、国民党第四十一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河北省保安处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永城县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1940年4月1日率部与日军作战,壮烈殉国。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鲁雨亭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举荐,回到永城县任县长,领导民众抗战。他上任伊始,即组织成立起永城县民众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亲兼主任,积极响应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与永城县的中共组织真诚合作,共商抗日大计,创办抗日青年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训练班结束后,他在中共组织帮助下,以这批抗日骨干为基础,组织农村抗日救亡工作团,分赴全县5个区开展救亡运动,唤醒民众起来抗日。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他决定改造基层政权,任用进步爱国青年,让农村工作团接管农村民、乡、联保政权,并在全县农村建立抗日联庄会和抗日联防自卫队。 1938年5月13日,永城县沦陷。国民党军队沿陇海线向西溃退,不少人劝鲁雨亭撤往大后方,以图远谋。但他决心守土抗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丈夫精忠报国,虽死犹生。我是永城县长,永城我是守定了!” 在永城共产党人的大力支持下,鲁雨亭几经周折,终于在1938年11月创建了永城县抗日游击队,自任队长。游击队成立初期,,活动经费十分困难,部队衣食无着。鲁雨亭不忍心加重贫苦群众的负担,他毁家纾难,变卖祖业田产,买弹药枪支,把自己家中的粮食拿出来供应游击队食用,救济贫困的战士家属。鲁雨亭还把自己家中的土地分给阵亡的游击队员家属,每位烈士家属都可得到鲁家5亩土地,权作抚恤金。鲁雨亭家原是永城县四大富户之一,拥有土地1500余亩,房屋300余间,牛马牲口50余头及许多店铺、作坊,这些家产大部分被鲁雨亭变卖用于抗日救国事业,有人劝他给孩子们留些家产,他说:“爱钱不如爱身,爱身不如爱国。今日报国之时,生命在所不惜,何况家产?孩子们的路,由他们自己走去吧!”永城县抗日游击队在鲁雨亭率领下,不断向日伪汉奸武装出击,稳定了永(城)夏(邑)肖(县)砀(山)边一带的局面,游击队也迅速发展到900余人。1938年10月,彭雪枫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从豫南确山竹沟出发,向豫东敌后挺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抵达永城县书案店。鲁雨亭闻讯后,主动与新四军取得联系,并从县抗日游击队中抽调一批骨干分子,到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接受军政训练。5月,彭雪枫派张先舟、杜浩杰等人到鲁雨亭部帮助工作,发展党组织。8月,鲁雨亭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29日,鲁雨亭率永城县抗日游击队969人,加入新四军,被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代号友爱),下辖两个团,鲁雨亭任总队长。不久,夏邑县常备队编入一总队,部队发展到2000余人。鲁雨亭入党后,决心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和民族解放事业,他在给父亲鲁紫铭的信中写道:“儿以身许国20年矣,今又以身许党,责任重大。为国家为民族为主义矢志不渝,争取国家解放,民族自由,主义实施,竭儿一身所有。……儿固抱定牺牲决心,与敌周旋。未成仁当先成功,不成功必要成仁,儿志决矣!”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敌后迅速崛起,引起了日军恐慌,被视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1940年3月中旬,日军纠集重兵对豫皖苏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新四军第六支队(1939年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编)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命令全体官兵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坚决、果敢地抗击来犯之敌,彻底粉碎敌人的大“扫荡”。鲁雨亭奉命率第一总队在永城、萧县一带配合兄弟部队开展反“扫荡”斗争。3月16日,鲁雨亭指挥一总队主力在永(城)砀(山)公路伏击日军汽车,毙敌联队长佐野以下60余人。25日,鲁雨亭率都在于楼、柳楼迎战来犯日军,歼敌20余人,残敌败逃。之后,鲁雨亭又两次派部袭击王白楼等地敌据点,重创日军。31日,鲁雨亭在阎井、蒋庄、丁楼一带设伏,毙伤日军70余人,日酋北支派遣军陇海部队指挥官板本什平及北山大尉等均被鲁雨亭部击毙。 日军在永城遭到沉重打击后,恼羞成怒,纠集砀山、黄口、萧县等地兵力数千人,分四路向永城芒砀山地区进犯,妄图一举消灭鲁雨亭部。4月1日清晨,日军千余人,分乘30多辆汽车,直犯一总队总部所在地山城集。一总队一团和三总队一部在磨山、保安山一线与日军激战,毙敌100余人。 为了方便指挥部队,鲁雨亭把总队部由山城集转移到了芒砀山制高点夫子崖。敌人发现后,即集中火力猛攻夫子崖,炮弹不断地在鲁雨亭等人身边爆炸,鲁雨亭沉着指挥部队作战,打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由于敌人火力明显优于我军,主力部队奉命撤退,转移外线作战。鲁雨亭率总队部特务连及二团一部从夫子崖向南突围。总队部刚刚转移到李黑楼东南侧,即遭到大批日军堵截 惨烈的李黑楼战斗以敌人的溃败而告终,日军被击毙300余人,新四军六支队一总队也有134官兵英勇牺牲,90余人负伤。 鲁雨亭壮烈殉国了,他实践了自己“精忠报国”、“为国效死”的誓言。 对原型人物的评价鲁雨亭为了党的事业和民族利益,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不仅是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陈毅同志曾这样评价他:“鲁雨亭同志,隶籍皖北(豫东),原为西北军宿将,历任军师旅长(部)要职。大革命后,见国事日非,退职家居,息影林泉者数年。抗战后投袂再起,领袖地方,保乡自卫,旋加入本军,直至最后殉 国。” 彭雪枫同志1940年4月14日在对他的悼词中说:“他是一个只知有党不知有己,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真正的出色的民族的布尔什维克的英雄!” 张震同志在《怀念鲁雨亭同志》一文中写道:“雨亭同志死的光荣,死的伟大。他的英名和光辉形象,像保安山一样,必将永远屹立在豫东平原上,活在豫皖苏边区人民心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