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语
释义

基本信息

名称:马语

体裁:微型小说

作者:莫言

作品原文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毛羽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颈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跟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竦,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几十前年,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作品赏析

微型小说《马语》,写法上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采用了马开口向人倾诉的荒诞手法,带有一种奇妙的“先锋”色彩,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前文巧设悬疑,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三是借其他动物烘托盲目的马的高大、出类拔萃的形象,更加突出了命运对它的不公,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文章怀才不遇的主题。 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夸诞等始终是莫言不变的风格,这在篇幅相当有限(仅1400字)的《马语》中也有体现。

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第二步,前后联系,领会用意。先要找出对马的相关描写——“硕大”、“伟岸”、“修长”等,后文所写马的特殊身份和经历,以及“我”对马的深厚情感,都表明这匹马不仅有非凡的外貌,而且有杰出的才能。牛、鸡本可不写,现在写公鸡“引颈高歌”,母鸡“在散草中刨食”,牛“垂着头反刍”,无非为了说明它们是群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却能安宁度日的动物,从而与马形成对照。

本文主人公是匹马,写“我”和马重逢的情景,目的是塑造马的形象。“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这句话表明写这匹马是为了写遭逢不幸、自我惩罚的人。第四步,见微知著,思考主题。小说通过装瞎的马的故事想表达怎样的主题呢?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了。在马的自叙中,有一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这对理解篇末的“不,我瞎了……”的深层含意很有帮助。(说明:第②点也可答成“伯乐慧眼能识马,而自己却投错了主人,是‘睁眼瞎’”。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家境贫苦。小学时逢“文化革命”,辍学务农。成年后到县城当过临时工。20岁参加解放军,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198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较早的作品《民间音乐》受到好评。1984年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表现独特的风格,此后创作日丰,中篇小说《红高粱》成为读者推选《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的第一名。

他是一位主观色彩很浓的作家,性情忧郁、内向。早期作品多是过去生活的回顾,表现冷静、含蓄、有节制。新近作品有强烈情绪宣泄的特点。受西方现代派的一定影响,但仍植根于中国民族的土壤。作者具有较深的古典戏曲、民间文学修养,这将有利于他形成“中国现代型”的创作特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