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超显性假说 |
释义 | 内容Shull(1908)提出这一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一种刺激发育的效应。East(1918)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而引起等位基因间的互作而刺激生长的功能。例如A1和A2是2个等位基因,其杂合体A1A2比纯合体的双亲A1A1和A2A2显示出更大的生长优势。 还认为杂合态的基因座越多,杂种优势就越大。 例如有两个在许多基因座上处于纯合态的自交系进行杂交,其子一代的生活力或生产性能均比两个亲本都显得优越, 如图所示。 超显性假说所说的杂种优势至少有两种可能情况: ①两个等位基因各自编码一种蛋白质 ,这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各自独立存在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如上述的a 1控制活性物质A 1的合成,a 2控制活性物质A 2的合成,假定A 1 、A 2均有利于个体生活,这样纯合体a 1 a 1只能合成A 1 ,而a 2 a 2只能合成A 2 ,杂合体a 1 a 2则可合成A 1和A 2 ,该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使杂合体生活力更强。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病人类镰刀型血红蛋白杂合体(Hb A Hb S )的红细胞中同时存在正常血红蛋白(HbA)和镰刀形细胞血红蛋白(HbS)两种血红蛋白,该杂合体既不是贫血症患者,又不易感染 疟原虫 ,因而在疟疾流行区更有利于生存。 ②两个杂合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结合成为活力高于相同亚基所形成的蛋白质。等位基因的这一相互作用形式至少曾经在粗糙脉孢菌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中发现。 不足显性假说强调显性基因的作用, 超显性假说则强调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它们虽然不相互排斥, 但也不能概括一切。而根据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杂种优势的遗传实质应是显性效应、累加效应以及异位显性、互补作用和超显性等各种基因效应的综合。在某一组合中可能以某一作用为主;不同的性状、基因作用方式也可能不一样。 超显性假说强调基因的杂合性和相互作用,而排斥了显性基因在杂种优势中的作用,这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实践结果不完全吻合 ,有时还发现杂合体的表现并不比纯合体好。 可见超显性说也还没有对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作出比较满意的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或与其他假说配合,以期对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作出更为满意的解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