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里兰模型 |
释义 | 马里兰模型的产生[1]马里兰模型指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克罗巴,阿鲁门,秋尼亚领导下,利用投入产出法为核心所构成的模型。用马里兰模型进行的1965-1975美国各产业年度增长率预测及其模型本身,在投入产出法应用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马里兰模型的核心内容[1]马里兰模型的核心内容是投入产出表。 马里兰模型的原理[1]马里兰模型的基本构思是: 首先预测投入系数和资本系数; 然后再通过其它途径确定按品种的耗费、投资、出口以及政府支出等最终需求量; 最后,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预测出各个产业之间相互协调的产出额及其增长率。 在求解预测的产出额的过程中,该模型可以采用赛达尔逐次叠代法(Seidel Iterative Method),这被认为是该模型的一大特点。马里兰模型预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1] 在马里兰模型中,实际的预测可以分成两大块进行:其一是进行“结构预测”,其二是进行“以美元表示的规模预测”。 “结构预测”的内容是: (1)收入每增加1美元所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化(消费系数); (2)销售每增加1美元所必要的资本支出(资本系数); (3)投入系数的变化; (4)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劳动投入系数的变化。 在结构预测的4个项目中,可以把基于经验和直觉的判断和技术情报以及经济计量学的方法三者结合起来使用。 结构预测完成后,就可以分6个阶段进行规模预测。这6个阶段是: 策1阶段:按品种估计政府支出、出口以及竞争出口数。 第2阶段:根据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估计出的劳动力人口,试算按品种的消费支出。 第3阶段:试算各预测年份的产出销售额,并按照品种估计由这个试算额引起的投资支出、建设支出和在库积累。 第4阶段:按品种汇总在前3个阶段上求出的昂终需乘,并计算满足这些需求直接和间接需要的各产业总生产额。 第6阶段:核对第4阶段上求出的总生产额和第3阶段上估计出的销售额;此外,还要运用逐次叠代法进行收敛计算。如果总生产额收敛,则进入第6阶段; 第6阶段:计算各产业必要的劳动量,核对求出的劳动就业量和第2阶段上估计出的劳动力入口,二者出现矛盾时,再将运算返回到第2阶段。 实际预测时的前提及预测结果 1965-1975年美国各产业年度增长率预测是在利用1958年投入产出表估计出1975年投入系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最终需求时作出了下列假定: (1)同国防和航天相关的政府部门就业量停留在1964年的水平上,而希望国防经费每年减少1%; (2)由于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提高和国防事业费对经济压力的减小,国民消费会比过去10年迅速扩大; (3)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民间投资在过去7年里大体上均速发展起来的,估计到1975年的10年间,要以年平均3.6%的速度增长; (4)进出口按照与过去相同比例增大; (5)劳动生产率仍按1947-1963年间的增长趋势递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