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喇长官司
释义

马喇长官司简介

马喇长官司,也称瓦马喇长官司,简称马喇司,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置,隶属盐井卫;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降为副长官司,属宁远府。其治所在今川滇交界处的盐边县惠民乡。马喇司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功绩。

马喇司所在地----马喇,曾是连接川滇两省的咽喉要道,明朝以前其境内寨堡林立,马喇寨、蛮王寨、天保寨各领风骚,各派势力相互制肘。其中规模最大,势力最强的要数蛮王寨。蛮王姓紫,是傈僳族人,傈僳族历来不甘心受异族统治。大明王朝,天下一统,独盐井卫马喇地方的蛮王自恃武艺高强,兵强马壮,立寨把关,拥兵自重,与朝庭衙门水火不融。洪武帝便密令建昌道府诛灭蛮王,并许诺:“诛灭蛮王者,封长管司,属地归其所有。”遂明朝于此地设置马喇长官司,以羁縻方式统治该地。

马喇司来源

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原元朝降臣月鲁贴木耳发动叛乱,纠集攀西地区数县(包括德昌、会理、米易、盐边、盐源)的万余傈僳族人,烧营夺粮、攻城劫寨,残杀明朝官兵。一时间,马喇河畔(今惠民乡),寨堡林立,草寇们各自占山称王,把不大的乡野弄得是乌烟瘴气。“月鲁”之乱震惊了朝野,为了平息“月鲁”之乱,明王朝从各地调集大军前往镇压,这其中就有一支从云南景东地区调来的傣族武装。这支傣族武装在知县陶承恩(傣名俄陶)的带领下,经楚雄北上,开赴至金沙江以北作战。途中陶知县身患重病,不能继续带兵前往,随即委托好友阿哀、阿汪兄弟及叔侄等人代领兵权,继续征剿、平息“月鲁”之乱。因阿氏所带的傣族兵丁作战勇敢,在平息“月鲁”之乱中屡立战功,明王朝授职封地,在川滇交界的马喇河畔建立了马喇长官司,并封阿哀兄弟为马喇长官司,世袭传承。

1983年4月,阿氏土司清代第三代土司阿凤骞——阿懿的墓碑在盐边县花朝门(现渔门镇)的一次文物出土中被发掘到。碑文曰:“吾族乃山西太原人也,世居寿,落业于大安驿中。先辈在滇南,聚族于景东郡内。自大明洪武年间,世祖阿哀带兵前徙华阳从军征南夷。在川滇交界之间,领兵开垦,运粮接济军需。菏蒙皇恩,开设汗马功勋,钦赐方印文凭,敕受马喇长官世职。昭然弗替,数传到曾祖阿凤骞。”岁月沧桑,虽然土司制度已随着时代的更替而湮没于史海,但在惠民乡的川岩下还依稀可见昔日长官司的一些残垣断壁,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与威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