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 作 者:刘增惠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1 ISBN: 9787303102617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元 内容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关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研究较少。20世纪中到21世纪初,随着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介绍到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概念,进一步推动了这方面的研究热潮,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纷纷设立马克思主义生态研究中心或确立相关的研究方向。学者们写出了大量有关的论文和著作。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热潮的形成既有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演进,又有现实的原因。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迫使人们必须在理论上解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学术界一直用西方的环境伦理理论观察我国的环境问题,这缘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的不足,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世界观观察中国的环境问题,指导中国的环境保护实践,就成为亟待完成的理论建设任务。 作者简介刘增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界》《理论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图书目录第一章 绪论 一、生态思想简介 二、马克思主义与生态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实践特征 第二章 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 一、西方自然观的演变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继承 三、实践是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基础 四、人类史与自然史相统一 第三章 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观的一致性 二、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和运动变化性 三、辩证自然观的整体特性和系统性 四、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人的活动及其特点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然神秘化的批判 二、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护自然 三、人与自然进行合理的物质变换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五、解决生态问题的措施和途径 第五章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普列汉诺夫对地理环境非决定论、决定论的批判与超越 二、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一、列宁、斯大林的生态思想 二、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 三、苏联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生态思想与实践 一、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探索 二、邓小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探索 三、江泽民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探索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伟大意义 三、中华文明与生态文明 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措施和途径 第九章 生态文明与科学执政 一、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对环境的影响 二、生态文明是科学执政的重要价值取向 三、以科学执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生态文明与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二、公众参与的措施和途径 三、公众参与和生态文明教育 第十一章 生态文明与生活方式 一、生活方式概论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弊端 三、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