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论争
释义

基本信息

书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论争

作者:孙继红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

ISBN:978-7-5130-0589-0/A (34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图书分类:教育| 政治

定价:39元

内容简介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世界思想界难以回避的强大“磁场”,从马克思主义一产生,马克思主义内部就围绕这一提问众说纷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个进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于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规定性,探求判断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标准,解决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实质不是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点,而是要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课题,即解决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并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孙继红,1967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后又获天津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现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党史和党建的教学和科研。主要讲授的课程和专题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近年来,在省市CN刊物发表《马克思: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主义学风到海西学风》、《社会中间阶层的兴起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挑战》等10多篇论文。其中《社会中间阶层的兴起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挑战》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于《中国共产党》2009年第10期。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马克思: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第一节 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继承者

三、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者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多维视角

第二节 马克思: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一、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

二、对巴枯宁主义的批判

三、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结构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本质特征

第二章 伯恩施坦:完全可以同时容纳一个马克思和一个杜林

第一节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

运动就是一切

一、从“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到“赫希柏格分子”

二、用批判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修正主义理论

四、如何看待伯恩施坦及伯恩施坦主义

第二节 卢森堡:伯恩施坦否定了资本主义灭亡

一、资本主义将由于自身的矛盾而崩溃

二、卡特尔是加速资本主义灭亡的一个手段

三、靠社会改良和民主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四、伯恩施坦的理论是要把社会主义纲领放到唯心主义基础

上去

第三节 倍倍尔:他的著作只不过是大杂烩

一、英国环境使他的观点变化

二、破坏人们对胜利可能性的信念是一种十分荒谬的策略

三、我们不会成为民主的改良的社会主义政党

第四节 考茨基:伯恩施坦认为论证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伯恩施坦不改变现在的环境,我们将失去他

二、使伯恩施坦观点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

三、考茨基的错误是向伯恩施坦让步并把阵地让给机会主义

第五节 恩格斯:杜林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一、杜林的假科学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杜林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三、杜林提出的改造社会的一套实践计划蒙蔽了群众

四、《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大的

问题

第三章 列宁:机会主义者要负玷污社会主义的责任

第一节 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

一、无产阶级通过议会可以达到一切目的

二、帝国主义是高度发展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

三、“超帝国主义论”的当代审视

第二节 列宁:要坚决同沙文主义和机会主义决裂

一、是丢掉肮脏的衬衫穿起整洁的外衣的时候了

二、考茨基是巧妙地宣传同帝国主义妥协的谬论

三、到真正群众中间去是反机会主义斗争的全部意义所在

四、第二国际破产是教条式马克思主义的破产

第三节 列宁: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前夜

一、历史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

三、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第四章 斯大林: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

第一节 康恩:科学技术使资产阶级社会私有制基础牢固地存在

一、成熟资本主义阶段之后将变成“普遍福利国家”

二、社会信息化的使命是取代社会的革命

三、新的科技革命是建立民主和人性社会的根本力量

第二节 胡塞尔:哲学需要全新的出发点和方法

一、克罗克:科学和人道主义变成了冤家对头

二、贝尔纳:科学所带来的新生产方法丝毫不能帮助解救贫困

三、马尔库塞: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到《手稿》的人道主义

上来

四、人文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念

第三节 斯佩里:科学和人道主义观点融合,形成统一的解释

构架

一、“是什么”和“应该怎样”的两分法

二、建立新人文主义

三、只有历史的和辩证的、发展的科学

第五章 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

第一节 吕贝尔: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的神话

一、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精神的合法果实

二、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的变化

第二节 奥康纳:解决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社会主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重矛盾导致经济危机

二、资本积累的障碍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都不可能根本超越

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

必然

第三节 哈贝马斯:苏东剧变谈不上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一、苏联模式代表的是国家社会主义

二、没有理由披上丧衣,但也不能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三、社会主义依然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有希望的未来

第四节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第六章 结 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

二、马克思主义是方法

三、方法包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节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一、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二、坚持“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三节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一、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主旨

二、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三、理论创新,不断探索和回答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后 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