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伏海
释义

人物简介

马伏海,经名艾布力则吉,字呈瑞,东乡族,是中国伊斯兰教胡门门宦创始人。

家世

马伏海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东乡县达板镇红泥滩人。少时家境贫寒,他的父亲马穆哈木吉居住在东乡高山一个名叫那奴的小山村,以务农为业。马伏海6 岁时被其父送进本村清真寺念经、学阿文,12岁那年,出外拜师求学,长达8 年之久。由于他聪慧好学,悟性很高,学识日渐渊博,学业长进很快,至19 岁时基本通读了阿拉伯文与波斯文的经典,对伊斯兰教基本教理、教义有了较深的了解和感悟。

求学

在强烈的求知欲望支配下,清乾隆十二年(1746年),他联络了志同道合的牙勒(意为同学),千里迢迢,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徒步来到陕西,拜西安崇文巷化觉清真寺王尕锥阿訇为师。精力充沛的马伏海在攻读经典的过程中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经常起鸡叫,睡半夜,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博览群书,独擅奥妙”,使他的学业突飞猛进。但他仍不满足,依然起早贪黑地学习,总想精通经典中所有的尔令(知识)。这为他日后创立胡门门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夜以继日、苦学达旦的三年学习生涯结束后,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斋月返回故里红泥滩。本教坊八村者麻提学董乡老和有名望的老人老人建议把他一家从那奴山庄搬到川里的红泥滩来住,让他专心宣扬伊斯俩目教门,施展才能。经过商量,大家一致同意把马伏海一家安置在红泥滩康家村,把“康家尕扎(东乡语,意为土地)赠给了他们一家,让其打庄窠,又将旱地的一块耕地赠给他,让其耕种。达板、陈家的民众也纷纷支持。从此,他在家乡开始了传教活动,立志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一心为振兴伊斯兰教而努力。

传教

马伏海讲经,明义通理,深受大家欢迎,拜他为师的人越来越多。从此后,他以红泥滩为起点,开始向东乡以外的广河、和政、康乐等地传教影响越来越大,使达板红泥滩成了胡门门宦的发祥地。

马伏海除了精通阿文和波斯文外还对天文地理研究颇深、深得红泥滩附近 8 个村庄及东乡以外地区群众的爱戴,教徒达 4 万多人。之后,举家搬迁到宁定(今广河县)的中庄马家居住后又搬到汪那委(今广河徐穆家)居住,在这里奠定了宣扬教门、指引众人的基础。几年后,又举家搬到现广河县阿訇庄定居,正式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马伏海在 70 岁时,修建了红泥滩和广河太子寺两处道堂和拱北。在拱北八卦亭天花板上刻有太阳、月亮、星星及日蚀、月蚀运转变化的天文图象。马伏海在80岁时,修长雪白的胡子突然变黑,须长而美,教徒尊称他为“胡子太爷”,称其创立的门宦为“胡门门宦”。又因晚年定居于广河太子寺,所以胡门门宦也叫“太子寺门宦”、“街上门宦”。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马伏海病故,葬于广河太子寺,享年97岁。马伏海生前著有《正本大贤体》、《七十二汇本》等伊斯兰教经典书籍。

胡门拱北乾隆碑

胡门拱北乾隆碑是马伏海在世时陕西省诰授奉直大夫米天成、陕西抚标左营千总马士杰二人共同出面,会同八坊十寺教众获赠他的,记载了其传教生涯和子嗣承传教门的要事。碑文如下:

道无方体,教有成规。开承得人乃能彰明悠久而不坠也。清真之教,肇于西方。自唐入境历有年类。夫地隔千里则授受,年代久远则谈说易混,犹得云清耶?清真不绝如缕矣!然天运循环,无往不复。而我河湟马老师出焉,讳伏海,字呈瑞,世籍州郡,从同穆老师习授本教之正学。为人端雅,性好博古,必求倡明大义,而不沾沾于文字之末。故负笈游历,驻足于崇文寺者数载。其自居也,广览经书,独擅奥妙。其授人也,驾慈航以引后学,秉木铎而觉群生。四方之闻其风,沐其化者,咸奉为矜式,日趋于善。而其子成河、成仓、成江、成湖、成良,幼领家训,长究经文,守清真之教,遵义方之训,学问渊徵,德行攸崇,言论本乎正理,举动协乎规矩,却邪崇正。遐迩之人慕其风采,而挹其余光者,亦有素矣。所谓有是父必有是子。堂堂雍雍,不唯大道之干城,而为正教之功臣也!乡人重其品,爱其人,而因难忘其行,为之制锦,以志流芳于百代云尔。

陕西诰授奉直大夫加二级米天成顿首拜撰

陕西抚标左营千总军功记录三次随带加二级马士杰顿首拜题

乾隆岁次乙巳庚辰月上浣之吉

评价

胡门拱北乾隆碑不仅记述了马伏海父子的传教生涯,还对民族学、宗教学、地理学、社会状况研究和姓氏研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胡门门宦由于马伏海的名望,使得红泥滩宗族成为东乡的名门望族之一,其后代子孙繁衍昌盛,人丁兴旺主要聚居在东乡红泥滩、达板、拱北滩及广河城关镇太子寺等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8: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