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玛丽安娜·穆尔
释义

简介

玛丽安娜·穆尔(Marianne Moore,1887-1972)20世纪美国重要女诗人。1951年出版的《诗选集》,连获普利策诗歌奖,国家图书奖和伯林根诗歌奖。1968年她荣膺“国家文学勋章”。

生平

玛丽安娜·穆尔1887年11月15日出生于圣路易斯。她的父亲是个工程师患有神经衰弱,住进了精神病院。她从小在做长老会牧师的祖父家中长大。祖父给她灌输了一种强烈的道德观,教她懂得了个人的重要性。她的母亲玛丽·沃勒爱好文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深受学生喜爱,她的文学趣味,她对语言的挑剔与讲究,极大影响了摩尔的语言品味。

她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麦茨哥学院读书,后来又就学于布拉茵莫尔学院,曾与H·D·(希尔达·杜利特尔)是同窗学友。1909年毕业后,她进入一所商学院读了一年,而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的美国印地安学校。教过五年速记学。此时意象派在伦敦很活跃。尽管穆尔否认意象派的作品对她有直接影响,但她也象意象派一样注重语言的精确和非人格化的表现手法。她的一些早期作品刊登在意象派的期刊《自我主义)上。H·D·和她的朋友布赖尔出版了穆尔的第一本书《诗集》(1921)。这二十四首诗于1924年以《观察》为名重新刊印过。那时她正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做助理员,1925-1929年任文学杂志《日晷》的编辑,为这个半月刊撰稿的人有康拉德·艾肯、托玛斯·曼、T·S·艾略特等人。。1929年后她开始全职写作。她的作品曾获得各种奖励:日晷奖(1924)、里文顿奖(1935)、哈斯多奖(1935)、博林根奖(1951)以及普利策奖(1952)。

她的诗歌以其独创性、讽刺性幽默、鲜明的形象和严谨的形式而著名。其描写鲜活而准确,常对事物进行不同寻常的比较,比如人类的思想与昆虫的翅膀。其作品另一个鲜明特色是强烈的感情和对笔下描写对象的深切尊重,不管这对象是一个垒球队员、一条鱼,还是一个喷泉,但却从不多愁善感。其诗歌韵律的安排也是越出常规的。诗句中重音的数量并不固定,却有固定的音节数,也就是说:一个诗节中的每行诗句都有同样多的音节,与同一首诗中其他诗节的诗句形成呼应关系。。

她的其他诗作还有《诗歌》(1921年);《观察》(1924年);《穿山甲》(1936年);《岁月是什么?》(1941年);《然而》(1944年);《噢,做一条龙》(1959年);《北极的公牛》(1964年);《诗全集》(1981年)。《拉 封丹的寓言》(1954年)是其译自法文的译著。《玛丽安.摩尔散文全集》出版于1986年。玛丽安 ·摩尔于1972年去世于她纽约的家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