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落梅风·春情 |
释义 | 《落梅风·春情》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所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撷取了闺阁女子与情人幽期密约的一个小片段,富有浓郁的生活色彩与春天气息。 作品名称:《落梅风·春情》 创作年代:元代 文学体裁:小令 作者:张可久 宫调:双调 曲牌:落梅风 作品原文〔双调〕落梅风·春情 秋千院, 拜扫天①, 柳阴中躲莺藏燕。 掩霜纨递将诗半篇②, 怕帘外卖花人见。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①拜扫天:即寒食、清明的几天,《东京梦华录·清明节》载:“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 ②霜纨(wán):指白色的衣袖。 作品译文是那竖着秋千架的小院, 在那祭坟扫墓的三月春天, 柳树荫间,不时传出了燕语莺啭。 她抬起白色的衣袖遮掩,悄悄地递出一幅诗笺, 怕的是被珠帘外的卖花人将秘密发现。 作品鉴赏“秋千院”是闺中女子游戏的庭院。“拜扫天”即寒食、清明的几天。“秋千院”同“拜扫天”的密切关系,这两句交代的地点、时间,都与芳春密不可分,为“春情”的展开作了铺垫。“柳阴”一句,更是意蕴丰富。三月的杨柳长条踠地,绿树如烟,所谓“掩映莺花媚有余”(成彦雄《杨柳枝》)“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杜甫《柳边》)。“躲莺藏燕”,正是鸟儿们在柳树间出没的实录。曲中强调了莺燕的躲藏,又是一种曲笔,暗示了“秋千院”中那对情侣的出场。而再从下文幽期偷会的表现来看,“躲莺藏燕”更可说有比兴的意味。 柳荫中莺燕躲躲藏藏,柳荫外的一对青年男女也是背着人相会,需要遮遮掩掩的。小令对他俩未作正面的介绍,仅仅写了女主角以袖遮面暗递情诗的情节。“掩霜纨”的动作是那样传神,将闺中女子在幽会情人时又羞又怕的情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而“诗半篇”既说明脉脉之情难以尽诉,又是邀请唱和的表示,令人想到那在曲中未曾正面述及的男性情侣。作者对女子这番娇态的解释,是“怕帘外卖花人见”,其实越是担惊受怕,越是见出她初涉爱河的娇羞;而顺笔添出了“卖花人”的第三者,又愈益增添春天的风情。小令题为“春情”,本身即意味着男女之间的风流情感,妙在这一切又都是安排在芳春的典型环境中展示,就更显得旖旎缠绵。散曲小令多为率意之作,但在细腻熨帖、扩展意蕴的巧思上,从来是不遗余力的。 作者简介张可久(约1270年—?),元散曲家。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先以路吏转首领官,后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迁为昆山幕僚。因仕途不得意,晚岁久居西湖,以山水声色自娱。他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等词曲唱和,尊马致远为先辈。一生专力写散曲,尤致力于小令,是元代后期最负盛名的散曲家之一。今存小令855首,套曲9套,在元代散曲作家中数量之多首屈一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