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落葵灰霉病 |
释义 | 病害症状生长中期始见发病,病菌侵染叶和叶柄,初呈水渍状斑,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迅速蔓延致叶萎蔫腐烂;茎和花序染病,在茎上引起褪绿水渍状不规则斑,后茎易折倒或腐烂。病邢可见灰色霉层,即病菌繁殖体。 发病规律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棚室或田间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蔓延,开花后侵染花办,再侵入果实引起发病。病菌发育适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适温15~20℃,7~8℃也可产出分生孢子。湿度对此病流行影响较温度大,棚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1)保护地采用生态防治,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具体做法叁照番茄灰霉病;(2)保护地可施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5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6.5%甲霉灵超细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3)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4)茄子沾花时,也可在生长刺激素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病原描述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明显,由数个较规则圆形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较长,梗基部细胞较膨大,老孢梗较粗,具5~6个隔膜,大小700~1880×12~20微米,深褐色至深榄褐色,梗顶着生孢子处具数十根无色或淡榄褐色小梗,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单胞,椭圆或近圆形,有的一端具乳状突起,大小5.25~10×7.5~12.75微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