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山乡 |
释义 | 罗山川乡位于环县西北部,距县城75公里。东邻山城、西接小南沟、南依洪德、北靠南湫,属环县边远偏僻山区乡镇之一。自然条件艰苦,信息闭塞,交通相对落后,洪罗、罗南县乡公路贯穿全境。 本乡地形复杂,地貌支离破碎,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总土地面积468.6平方公里。 本乡气候特征呈典型温带半干旱型气候。温凉干燥,高寒多风,干旱少雨,无霜期短,日照充足,多灾害性天气。年平均降雨量250毫米,水资源极其匮乏,地表、地下水质苦涩,无法饮用,人畜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储蓄。 全乡共辖西阳洼、苇芝城、龙柏山、兰家掌、大树塬、陈渠子、山水湾和光明8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2008年底,全乡总人口8024人,其中农业人口1744户,7931人。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在校学生415人,教师27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1067人,教师47人。有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6名,村卫生所8个,乡村医生11人。2008年,全乡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401人,参合率达到93%。 本乡以农立乡,以牧强乡。现有在册耕地3.52万亩,实际耕作面积9.2万亩。其中15度以上的坡耕地约占69%以上,耕作条件差,土壤瘠薄,肥力低下,产出率低。现有天然牧草地4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7.24%,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梁、峁、沟、坡地带,自然植被稀疏,产草水平低,受人为破坏,退化严重。为保护自然植被,全乡全面实施了封山禁牧,畜牧业生产由传统的放牧改为舍饲圈养。 本乡农业生产属一年一熟制,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荞麦、洋芋、豆类,兼种胡麻、葵花等油料作物,农作物年平均亩产约为75公斤。畜牧业生产以养羊为主,牛、驴等大家畜的饲养主要用于劳役。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草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08年底,全乡大家畜存栏3100头,羊存栏5.87万只,多年生人工牧草留存面积达到4万亩。 本乡现有乡村、村组道路约27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46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大车。2001年以来,全乡累计完成退耕工程12805.6亩,配套荒山治理29200亩,生态面貌有了一定改观。8个行政村全部通电,农电入户率达到98%以上。2006年施实人畜饮水工程后,全乡累计建成集流场1583处,户均1处,水泥窖4725口,户均3口,正常年景下人畜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本乡特产豌豆、荞麦、燕麦等小杂粮和羔羊肉品质上称,闻名县内外。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紧扣改善民生和壮大经济实力这一根本,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择优发展区域优势产业,突出发展草畜产业,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局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